山东民生网:首页 > 河湖水利 > 专题

邓亚萍谈青年工作与志愿者服务

时间:2010-09-01 09:12: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人民网]:访谈马上开始,敬请关注!  [10:00]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从“乒乓皇后”到“剑桥博士”,再到“政坛新秀”,邓亚萍的每一次转身,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叹与欣喜。今天这位全能选手就来到了人民网与网友们在线交谈,谈一谈青年工作和志愿者服务,首先欢迎邓亚萍书记的到来。  [10:08]

[邓亚萍]:各位网友,大家好!  [10:09]

[主持人]:去年您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到现在也有一年有余了,网友们很想了解您现在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工作的感悟?  [10:09]

[邓亚萍]:在这一年工作当中,特别感觉到共青团是非常好的团队,去年国庆我们共青团牵头负责整个群众游行的工作,这个庞大的组织可以说是非常锻炼人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的一面,那种热情,那种理想工作的一面。  [10:10]

[主持人]:从奥运冠军,再到现在的亚萍书记,您是怎样适应这种角色上的转变,如何克服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呢?  [10:11]

[邓亚萍]:可以说从退役到现在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1997年逐渐退出乒坛,然后开始我的求学生涯,再在国际奥委会从事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想这十几年的人生积累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这样讲,我在这十几年的过程当中,也非常荣幸参与了申办的工作,整个这十几年可以说是交织在一起,学习,在国际组织的工作,再加上我们的申办,再加上筹备和赛事奥运会的状况。可以说我很荣幸,作为我一生来讲,这段宝贵的时间有这么丰富的人生的经历。  [10:11]

[邓亚萍]:当然,从运动员到现在的工作,可以说也是逐渐的过渡,好多人开玩笑跟我讲,说邓亚萍在团市委上班吗?她坐班吗?还是偶尔去一下,还是挂个名的?其实我想借这样一个机会告诉大家,我从早晨开始,按照正常的时间点去上班,从共青团的工作来讲,我们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就是“白加黑”,“五加二”,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周一到五要工作,同时还经常加班加点,再加上共青团工作的特点是服务青年人,青年人一般都是周末有空,特别是学生,只有在周末的时候他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我们各种各样的活动,或者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给我们组织提出来,我们试着帮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经常是要把我们的节假日和周末拿出来,要跟我们青年人一起进行交流。所以说,这一年收获还是非常大的,而且向我的同事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10:12]

[主持人]:昨天有这么一个新闻也把您推到了舆论的焦点,国新办现在正式启动了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工作,您作为其中一员诠释了国家的形象,您是怎样看待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塑造我们国家的形象?  [10:13]

[邓亚萍]:从这些年从事国际交流工作的经验来看,其实奥运会对于我们整个国家,特别是让外国人来真正了解中华民族,或者是中国人这个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很多外国人在这之前没来过中国,或者来过中国以后,我很多国外的朋友在这之前对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看法,等到他真正到了中国以后,在接受中国人的时候,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中国人的以诚相待,这样一种朴实的民风,让外国人真正的感受到中国人是非常好的一个民族。  [10:14]

[邓亚萍]:从这点上来讲,这一次我们国新办以人来塑造国家的形象,这个点切入得非常好,因为只有这一群人才能够让这个国家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绚烂,从这一点上来讲,从人切入,目前我们选出了50位不同行业里的一些优秀人士代表中国,我也知道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是不是有更多反映普通老百姓也是一种代表中国人的形象,我想当然是,因为我们13亿中国人,在我跟外国人接触的时候,他就知道我是中国人,不管我是不是邓亚萍,我这个时候就代表整个中国,在他跟我接触的过程当中,他就知道这个民族,这个人群是什么样的。从这点上来讲,其实人人都是形象大使,都要去为中国的形象去宣传,人人有责。  [10:15]

[邓亚萍]:我想国新办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首先是由这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切入,来展示我们国家的一种形象,我也知道,对于我们外宣的工作来说,可能这些人在国外人的眼里更加熟悉,特别是在国际领域当中,大家一看这个人,这个人我知道,或者他是体育冠军,或者他是科技界的作出贡献的人物。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切入点是非常好的,当然每一个人都是中国形象的代表。  [10:18]

[主持人]:您打球的时候是以速度快,打法凶狠闻名,现在在工作状态中是否也是雷厉风行,非常强势,我觉得您有一种气场,在您周围工作让人不得不把工作做好,这样在工作当中是不是压力非常大?  [10:18]

[邓亚萍]:感谢你的评价。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人格的魅力,在萨马兰奇身边工作的人都曾经讲过,在老萨身边工作,因为他人格魅力的感染,你不得不把你的所有都奉献给奥林匹克运动。当然人格的魅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更加觉得以诚相待,彼此之间的尊重,恐怕是在一个单位,或者是跟别人交往的时候是更加重要的因素。我想我在跟我的同事交往的时候,从来不会以我是一个领导居称,我的同事也许比我的年纪大,也许比我的年纪小。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当中学习完善自己,同时结交更多的朋友,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结交了很多工作,在另外一个工作当中结交更多的朋友。  [10:19]

[邓亚萍]:我想平等地对待人,大家可以一起来发挥各自的专长,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相对强和相对弱的一面,怎么样能够激发团队的热情和激情,特别是怎么样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让他们用他们最擅长的面工作,我相信最后这个团队出来的成绩一定是最好的。  [10:19]

[主持人]:在剑桥大学您是第一位拿到博士学位的世界顶尖运动员,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11年的求学道路,这本身也是给中国的青年人带来很大的激励,成为一种榜样。就您本身而言,除了得到知识的积累以外,您认为对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您现在的工作有哪些帮助呢?  [10:20]

[邓亚萍]:我想从退役到现在,求学11年的时间,从1997年11月份到2008年的11月份在剑桥取得博士学位,整个用了11年的时间来让自己在知识层面上更加完善。我想本身这个学位对于我来讲只能证明我还能学习,我还会学习,因为最起码我能学习和会学习,我能毕业了,拿到了学位。但是,我是觉得不是因为这个学位而去学习,很重要的在这三个学位过程当中,让我得到最大的一个收获,可以说是让我知道怎样去做事,一种做事的方法。  [10:22]

[邓亚萍]: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在做学问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去大量翻阅资料,大量进行调查研究,你才能够确定你的项目,确定自己研究的题目和方向,也许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可能你的导师不一定比你在这个领域知道的更多,在你做到博士学位的时候,很小的点他会非常非常深入地去研究。对我们来讲是什么呢?从做学问到现在工作的最大启发,就是任何时候我们需要调查研究,大量的去做基层的调研,让我们真正知道基层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得到第一手资料。等到有的第一手资料以后,我们回来研究、讨论,怎么样能够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旦这个方案或者政策出来了,我想当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不一定完全准确的地方,这也是正常的,再做一些调整,但不管怎么样,它相对还是科学性,毕竟第一手的资料是支撑。这一点跟做学问是一模一样的,任何时候先去做大量的调研,大量的阅读,大量的实际情况,然后做决策,决策的时候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对的,但是最起码是非常有力的依据。  [10:22]

[邓亚萍]:在决策的过程当中,去执行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问题的出现,那我们随时调整,我想跟现在的工作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在我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学习到了这种方法,怎样去做事的一种方法。  [10:23]

[主持人]:您取得剑桥的博士学位,让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非常惊叹,中国的年轻人都经过了长期的中国基础教育,而后可能还没有您走得那么远,学习得这么优秀,能不能也给他们介绍一下您学习的方法,怎么样有效去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  [10:23]

[邓亚萍]:这个问题非常好,好多人也经常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想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我来讲,是24岁退役以后才学习,去读大学,然后读到博士。但是我更加认为,我前面的积累虽然不是读书,是打球,但是对于我的人生来讲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比如,我知道怎么样通过努力,而且善于动脑筋地去努力才能够达到自己预计的目标,因为不管怎么样打球,我曾经成功过,我知道这条路该怎样走,我也知道这条路的艰辛有多大,因为必然在通向成功这条路的过程当中困难永远会伴随着你,挑战永远会伴随着你,如果没有这些困难,没有这些挑战,当你得到成功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激动。  [10:25]

[邓亚萍]:我在跟很多年轻人交流的时候,也经常被问到遇到困难我怎么办?遇到挑战的时候我怎么办?其实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心态,从我自己来看,我们这个人生来讲,永远会伴随着困难,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困难,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挑战,你不要想说我遇到困难怎么样,它就会永远伴随着你,你不如反过来想,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这些困难在我前进的过程当中是必然会遇到的,遇到困难我就解决它,遇到困难当然首先要去分析困难点在什么地方?是这样还是那样,把它分析清楚以后,该怎么样去做就怎么样去做,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不要被困难吓倒。  [10:26]

[邓亚萍]: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读书的时候已经知道,我面对着多少的困难,因为我想拿到清华的本科学位,想拿到诺丁汉的硕士学位,拿到剑桥的博士学位,这就意味着很多困难,但是前面的经历对我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虽然那时候没有读书,主要是打球,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像我打球的过程当中,怎么样去把球打好,不是说所有人努力训练,刻苦训练,就能够拿世界冠军,恐怕还不仅仅是这些,这样是基础,但是怎样让你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0:27]

[邓亚萍]:我们每天很公平,24小时每个人都一样,都要吃饭,睡觉,咱们有限的工作经历当中,无非就是白天这几个小时,您再苦一点,晚上加点班,无非也就是12个小时、14个小时,了不起了,大家如果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凭什么你要比别人成绩好?那我们就要琢磨,总结,就是你有没有真正把你所有的工作时间用足,包括善于去提高你的效率,而且针对性的解决一些问题。我想,奥妙在于提高效率的问题,我在做运动员的时候,国家队一起训练,所有国家队的队员都是一样的训练条件,20个女队队员,还有几个男帮女的陪练,我们大部分时间是靠上午三个小时,和下午三个小时的训练,虽然我会更苦一点,训练完了以后多加一个小时的班,但是那只不过是多加一个小时,所以怎么样去发挥6个小时的作用,而不是1个小时的作用,那差别就大了。咱们都在练习,但是我可能是全身心的投入,我训练的一些技战术针对性是非常强的,最后的比赛效果会更好,就是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有效的作用,那就是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个是需要每个人在学习过程当中自己总结,因为每个人学习情况不一样。  [10:29]

[邓亚萍]:我那时候学英文,开始摸不着,不知道我应该多听点好,还是多背一点好,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后来发现,我这个人不适合死记硬背,一个词一个词的背我觉得很枯燥,对于我来讲也记不住,后来我发现耳朵好使,就是我听力非常好,那我就要多听,听了以后,可能就能记住这个单词的意思。我找到了学习方法以后,这个速度立马就提起来了,就是成效性和时效性很好。  [10:30]

[邓亚萍]:回答您刚才提到的问题,怎么样转型,学习怎样有效提高?看起来好像很难,我在11年的过程当中,读完全了整个三个学位,其实我告诉大家,第一,以前的经历没有白费,是一个重要的财富和积累,我知道怎么样通过努力更具有时效性,怎么样战胜困难和挑战。第二,很重要的是怎么样来思考或者来总结,到底什么学习方式适合于自己,这个需要自己去思考,别人帮不了你,当然老师可以帮你去分析,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摸索,包括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样的,怎么样提高效率?就要靠自己琢磨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0:31]

[主持人]:可以说邓亚萍的辉煌的人生履历是属于您个人的,您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吗?  [10:31]

[邓亚萍]:我觉得,如果你有我的条件,先决条件,我想我的成功是可以被复制的,但是如果您前面没有我这些先决条件,我的成功您是没法复制的。怎么说?我就以我的人生经历告诉大家,在我运动生涯过程当中,遇到了别人没有遇到过的巨大挫折,就是别人都不认可你的时候,你仍然在坚持,仍然在超出别人想象的付出代价来证明自己,有了这样一种长时间的磨炼,造就了我意志上的、心理上的极度的坚强,如果我没有小时候的这段经历,一帆风顺,到哪儿哪儿都好,也可能没有我邓亚萍今天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到哪儿哪儿不要,到哪儿哪儿没人认为我行的,激起了我原始的想要证明自己的一种动力,而且通过多少次的磨炼,通过多少次的艰苦的训练,而且在我自己的打法风格上又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就是这种创新性和不可复制性,让我站住了脚跟。就是我所经历过的这种磨难,或者吃过的苦,如果您跟我一样,最起码我认为您有第一个先决条件。  [10:34]

[邓亚萍]:但是,第二个先决条件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您不管怎么样,要有自己的特长。我刚才为什么说我的打法,其实我想讲就是您要有绝招儿,或者您要有独一无二的一种“专利”,这个东西是别人所不可复制的,是没有的,具有唯一性的,您不管在什么行业有没有这个绝招儿,就是别人不会的,你会,别人不懂的你懂,你有也两项吗?如果您有这个,那是第二个成功的前提。  [10:35]

[邓亚萍]:第三个成功的前提是很重要的,是人的持之以恒。甭管是一次您取得了成功,或者是见到了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了,还是说永不满足,继续往前冲。因为我当时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是16岁,然后我在国家队训练的时候是最苦的一个,好多我的队友说拿了世界冠军就可以歇歇了,用不着这样玩命儿练了,而且又是队里的一号,干嘛在队里是最苦的一个?对于我来讲,我觉得这才是仅仅开始,第一个世界冠军算什么呀,我希望能够把我最大的实力展现出来,所以,连续世界排名8年的第一,到目前都没有人打破这个记录,我想人的这种持之以恒,这种坚持,这种意志力有关。是不是见到成绩就可以歇了,可以喘口气了,还是说我要继续拼搏。  [10:38]

[邓亚萍]:所以,我想不管是可复制还是不可复制,如果您具备这样的素质,我相信您也一定能成功。  [10:38]

[主持人]:谢谢亚萍书记跟我们分享这样人生的感悟。现在您从事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这样的工作,跟青年人打交道很多了,您如何来评价中国当下的这些青年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80后”、“90后”,您如何评价他们?  [10:39]

[邓亚萍]:我觉得现在年轻的一代思想非常活跃,个性也非常强,有自己的做事、做人的一种方法,包括有愿意展示自己个性的一面,从这一点上来讲,我是非常欣赏的,因为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我现在很欣赏“80后”,特别是“90后”这些年轻人,穿衣服好多都不一样,很难说找出穿一样衣服的,都愿意找很显示自己人格魅力的穿着。  [10:39]

[邓亚萍]:再联想到萨马兰奇曾经跟我说过一段话,他说我70年代来中国的时候,你知道你们那时候都穿什么衣服吗?他说你们那时候人穿的衣服主要是三个颜色,黑、白、灰,可能对于我们很多的年轻人来讲不可想象,但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到现在,再都到大街上去看一看,我们现在年轻人衣服,包括老年人的衣服,都非常愿意去彰显个人的个性。  [10:39]

[邓亚萍]: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我觉得在奥运会上尤其突出,大家在这个之前对“80后”的一种质疑,那时候大家觉得“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奥运会完了以后,说“80后”是鸟巢一代,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我们对我们青少年不是特别了解的一个方面。再一个,确实是,我们的“80后”用他们的实力展现给了世人,他们是什么一代年轻人,什么的一代中国年轻人。在奥运会的过程当中,大家都觉得这么热的天,这么艰苦的工作,以前可能在家里从来不洗衣服,不刷碗的志愿者,怎么可能到了奥运会就肯干了呢?那么大太阳晒着,但是可以说我们有太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的运动员,让我们的这些官员而被感动,真正是他们做出来的。  [10:41]

[邓亚萍]:我举一个小例子,在奥运村的时候,我们有洗衣房,要给运动员洗衣服,在给运动员洗衣服的过程当中,我们为给他们把衣服洗得更好,专门有前台收衣服的和后台洗衣服的地方,在洗衣服的过程当中最难洗的是专业的服装,像击剑服、柔道服,一开始这衣服都没办法用洗衣机洗,这些衣服都很厚,出汗了以后有霉点,怎么办呢?让我们的老技师教怎么洗,一件衣服处理三个小时,再去消毒,还不能烘干,晾干,叠好给人家送回去。像这样的一些事情深深打动了国外的运动员,有些运动员临走之前又把衣服拿过来让我们洗干净了带回去。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志愿者,真正“80后”、“90后”是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他们,让人们又重新认识我们中国年轻的一代是非常棒的人群。  [10:42]

[主持人]:当责任降临到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是能够担当起来的。您刚才谈到“80后”、“90后”成为志愿者的情况,您也在一次发言中表示,要避免志愿者成为廉价的劳动力,面对这批年轻的志愿者,您认为在后奥运时代,应该怎样建立起志愿者服务的队伍来规范管理?  [10:43]

[邓亚萍]:奥运会完了以后,因为我们志愿者杰出的贡献,也可以说在奥运会的历史上第一次,在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和残奥会的闭幕式上,以我们的优秀运动员向志愿者献花来表示对志愿者的敬意,从这一点上来讲,“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这是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了,就是因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所以现在任何一种大的活动,只要是在北京,包括在我们全国各地,现在的世博,包括即将举办的亚运会,可以说志愿者都将是这个大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像说没有志愿者,运动会也好,这个大型的活动就失去了很多的光彩,而且确实是因为有了这些志愿者,把我们这些赛会装扮的更加绚丽。  [10:44]

[邓亚萍]:从这一点上来讲,在去年3月4日北京市委市政府特别重视,特别是刘淇书记和郭金龙市长,还有其他所有领导,专门召开了一个全市的志愿者的工作大会,把志愿者的工作进行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进行常态化的工作制度来设定,专门把北京志愿者协会改造提升为志愿者联合会,把所有北京市的志愿者的各个团体,个人,都纳入到一个组织里,来长期为我们的市民,为我们的游客服务。在奥运会的时候是170万志愿者,到了现在,北京市注册志愿者达到了215万人,团体会员达到了384家,北京市也将出台相关的志愿者工作条例,进一步对志愿者的各种权益保护有明文的规定,这样更能保护好我们志愿者的各方面权益,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志愿者不是廉价劳动力,志愿者的这种志愿精神是至高无上的,志愿者的这种奉献精神是至高无上的。  [10:46]

[邓亚萍]:我们这些志愿者太多人不是为了钱,因为根本没有钱,他就是想要再一次地体现个人价值,因为在这里头,不光有青年人,还有老年人,更有老年人讲,我退休以后我的后半生怎么办,好像我不能再给社会工作了,不能再给单位工作了,就失去价值了,等到他们做了志愿者以后,他们觉得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还可以继续为社会工作,还可以继续为社区工作。所以,在他做志愿者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大家对他的一种认可,社会对他的一种认可,他也得到了一种快乐,一种安慰。  [10:48]

[邓亚萍]:在我们志愿服务工作当中,有太多非常感人的故事,但他决不是说为了钱,为了物而来,现在有一种不好的趋势,就觉得志愿者嘛,你愿意干,我这儿有活动请你来,这样的话可以不给钱,或者少给你一点钱,我们觉得好像不能这样看,我们觉得志愿者这种志愿精神,我们应该崇敬这些人,因为他们肯拿出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个城市和社会,我们不能说利用他们来做一些相关的不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我们的志愿者更加加以保护,要有更加明确的规章制度,到底什么样的可以去使用志愿者,什么样的活动该雇什么样的人就去雇什么样的人,这也是对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不断的完善。  [10:49]

[主持人]:很快到8月8号了,北京奥运会开幕两周年就要到了,您对奥运会有难解的情缘,在您的奥运经历里,最珍惜的是哪一段时光?  [10:49]

[邓亚萍]:在奥运的过程当中,确实有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主要阶段是申办,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筹备,第三个阶段就是赛时。可以说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最难忘的经历。申办时候的艰辛就是非常希望说服国际奥委会委员支持北京;在筹备的过程当中,也是因为中国从来没有办过奥运会,当然我们向以前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和组委会,包括国际奥委会有了很好的学习,到底怎么样去办这个大型的赛会,当然在筹备的过程当中,也是有很多挑战;赛时更是一种临战的状态,战时的状态,完全为保障我们的运动员,保障我们这些官员在北京期间平安,比赛能够顺利进行,这是我们每个运动员都希望达到的。  [10:50]

[邓亚萍]:可以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不同的艰辛,对于我来讲是一笔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我也很有幸在我的人生当中经历了几个中国跟我们的民族有非常紧密关系的大的事件,对于我来讲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因为没有多少人真正能够跟中国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的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自豪和骄傲,中国最后以“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以最杰出的或者最好的残奥会结束了我们的奥运梦想,作为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想,正是因为有中国的这样一种体制,有我们中国这么多可爱的普通百姓,最后才有了这么一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10:52]

[主持人]:谈起您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萨马兰奇先生,前不久他逝世的时候,媒体也第一时间联系到您进行采访,无数国人也深刻记得当时萨翁为您戴上奖牌的瞬间经典,在您的眼中,萨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0:53]

[邓亚萍]:在我眼中他是一个非常好的长者,是非常好的朋友,可以说人生当中也没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我想老萨应该是其中一个。在我们交往的这近20年的过程当中,我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这种人格魅力,我们很多在他身边工作的同事,包括朋友,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而感染着我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将是毫无保留地付出,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智慧全部奉献给奥林匹克运动,我想这也是一个领导者所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或者具备的一种作用,才能影响大家,带动大家,能够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10:56]

[邓亚萍]:所以,老萨给我感觉,这个人非常非常敏锐,对于很多的事件在处理上,手腕又非常高,因为他本人曾经从事过商业的工作,从事过外交的工作,所以在跟人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他有自己非常强的一种主导性,或者是一种方式,包括他的说服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所以,他的这种睿智,他的这种处理事情的方式,可以说让你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按照他的思想往下走。我想,在跟他交往的过程当中,也向他学习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一些方式,不管怎么样,老萨是我们中国人的好朋友,可以说他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人有极其深厚的感情,他经常会收到来自中国的一些信,他有的时候会让我看,他完全知道中国人民对于他来讲,没把他当外人,把他当成自己的好朋友,所以他最后以“我是一个中国人的好朋友”为荣,就是这样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10:57]

[邓亚萍]:人在交往过程当中,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一定一样,但是,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人的心灵的交流是没有障碍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萨马兰奇在中国人心目当中有这么好的形象,包括中国人对他是这么尊敬,崇敬,这个打破了语言,打破了肤色,打破了种族等等的界限,而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交流,所以,他才真正的成为我们中国人的好朋友。  [10:57]

[主持人]:网友们也关注到,2006年的时候您又过了一个新的职务——母亲,网友们很想了解,您作为一个如此成功的女性,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您是否希望您的儿子今后也成为一名杰出的运动员?  [10:58]

[邓亚萍]:可以这样讲,在运动生涯过后,孜孜不倦地求学,后来有了孩子以后,就是怎么样把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更好,恐怕这不光是我一个人,是很多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特别是职业女性,女性自然对家庭和孩子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我来讲,更好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时间的安排,怎么样更加合理的安排,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职业女性,大家的工作或职务都非常重要,怎样能够把自己的家庭安排的更好,才能让自己更加投入到工作和事业当中。  [10:59]

[邓亚萍]:在我来讲,因为我也很有幸,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老人很愿意来帮助我们,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也应该尽我们的孝道,老人在一个家庭当中真的是一宝,他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而且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因为每个老人的一生经历下来,经验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每个老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最好的状态,特别是他们擅长什么。家庭其实也像一个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特长,怎样能把每个人的专长和特长发挥出来,而且让他们感觉确实是得到了尊重,而且确实实现了他们的价值,其实对于我们来讲,需要把它合理的安排好,只要把这个事情合理安排好,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能够处理得更好。  [10:59]

[邓亚萍]:孩子嘛,我想还是更多给他自己的选择,特别是现在的这些家长,培养更多孩子的兴趣是每个家长都会去做的,但是最终的人生选择还是要靠他自己,就像我人生选择一样,我10岁的时候,我父亲告诉我,你进不了省队还要不要再打球?后来思考了以后,我还是希望能够继续下去,能够再去尝试一下,其实我10岁的时候就选择了我的人生,这个好处在哪儿呢?等到你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你就会用全部的精力为你的选择付出,而不是被迫。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也会用我父母教育我的方式来教育我的孩子,让他有更多的选择,让他自己去做自己的主,做自己的决策,应该走什么样的路,应该成什么样的人。  [11:02]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这样问您,他说“亚萍姐,我想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您?看到你的时候,您总是以精力充沛的形象展示给大家,您有没有觉得压力太大,太劳累?”  [11:03]

[邓亚萍]:人在工作的时候,要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之余就应该完全放松,调节自己。我想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大家都需要工作和休息。对于我来讲,我是觉得在工作的时候,就跟打球一样,一到上场一定是生龙活虎,一定是咄咄逼人,因为我在场上就是要赢球,但是到了场下的时候,我该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跟大家平等地交往和交谈。我想现在的工作也一样,很多人觉得很神秘,到底我是什么样的一种生活?其实我跟大家没什么两样,你们需要学习的时候,我也需要学习,你们需要娱乐的时候,我也需要娱乐,所以不要看得太神秘,只不过身上的光环多一点,因为我觉得光环多了也不见得是好事,大家觉得你光有名,到底会不会干活。所以,我想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你自己。  [11:04]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亚萍书记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人民网的网友进行交流,谈自己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感悟,我们也祝亚萍书记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11:05]

[人民网]:本次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关注!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