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河湖水利 > 专题

安徽省长王三运谈“开放创新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时间:2010-09-01 09:27:35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3月21日9时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编者按:

  去年,安徽进入了万亿元经济省份,当前正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崛起进程中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安徽的发展形势和前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3月21日9时,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开放创新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摘要:

  ●承接产业转移,不是“捡破烂”,不是因为商务成本而需要转移的,而是因为要被市场淘汰的,沿海不要,我们也不要。

  ●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当中,除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还会着力打造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比如公共安全产业、量子通信产业和光电产业。

  ●这几年,安徽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文化企业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步伐很快,形成了五大集团——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大集团,且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已经进入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文化产业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今年,安徽省确定了33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上会达到330亿,增长的幅度是很大的,因为省委省政府认识到,只有老百姓受益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消费能力扩大了,才会有我们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安徽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安徽非常看重。因为这是国家唯一的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专项规划,也是我们安徽唯一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规划。

  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跟随强国论坛一起来到安徽合肥,今天我们为您邀请到的嘉宾是安徽省的省长王三运。

  [主持人]:王省长您好,今天是周末,感谢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跟网友交流,今天在访谈开始之前,网友已经提出了很多问题,不知道您看了没有?

  【王三运】:很多网友很了解安徽,也非常关心安徽,提出的很多问题很有水平,我觉得提的很好,我将尽我所能为网友解答。

  
承接产业转移、自主创新两抓手 插上腾飞的翅膀


  [主持人]:其实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注意到安徽是好事连连,首先要向王省长表示祝贺,第一件事就是安徽省去年的GDP首次超过了万亿元,这个数字对安徽来说一定有特殊的意义,另外网友也关心,这个GDP是不是绿色的GDP,还有这个GDP人均水平在全国的排名怎么样?

  【王三运】:去年,我们在遭遇金融危机这么困难的情况下,GDP能够跃上万亿元台阶,总量直接从8800多亿越过9字头,上升到一万亿的水平,我们确实非常高兴。GDP上万亿以后,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意味着安徽会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实现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有什么依据呢,依据就在我们研究和分析了一些发达省份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规律,发现存在一种基本规律,比如他们上万亿以后,到第二个万亿元,大致用了四年左右时间;再一个就只要两年左右时间了。

  虽然我们还不敢说我们的GDP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绿色GDP,但我觉得我们至少是追求绿色的GDP,是改善民生的GDP。我看到最近一期的《中国经济周刊》称,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对全国31个省GDP含金量做了一个分析,并测算一下,说虽然我省GDP总量位居全国第14,但从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来看,GDP含金量却排在全国第6。可以说,我们的GDP,正朝着绿色GDP的方向发展,进入良性发展,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另外有一点,我们节能减排的效果也比较好,去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了2%,二氧化硫排放下降了3.1%,这些都是按照我们既定的目标实现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十一五的目标上,节能减排任务是完全有把握完成的。从一些研究机构对我们经济的分析来看,我们的GDP含金量中绿色成分增加趋势是明显的。

  [主持人]:第二件好事,再次向您表示祝贺,日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在皖江设立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但是,我觉得有一点不太明白,承接和转移,一个愿意转移,另外一个愿意承接,是双方两相情愿的事,为什么要有规划,没有规划不一样可以转移?

  【王三运】: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业的转移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承接产业转移,但是我们感觉到这种产业的转移,还存在一些盲目性和无序性,特别是在国家层面,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因此我们认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来探索一个有序的、规范的产业转移的新模式。选择安徽这个地方,是因为它比较适合国家的这种选择。所以在我们积极的争取和国家对我们这个地方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考察之后,国务院批准将安徽作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现在,在为期一年多、将近两年时间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已经协助国家发改委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个规划对安徽长远发展,以及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我们非常看重。因为这是国家唯一的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专项规划,也是我们安徽唯一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规划。

  [征西大将军左宗棠]:皖江城市带在哪里,覆盖范围有多大,那里有什么优势?

  【王三运】: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安徽800里,称之为八百里皖江。在皖江两岸,拥有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宣城等一批中心城市,我们称之为皖江城市带,它也是中部崛起战略规划的六大城市群之一。示范区规划范围要更广一些,我们空间布局上是一轴、双核、两翼,覆盖到包括合肥在内的10个市,共59个县(市、区),拥有全省54%的面积、45%的人口和66%的生产总值,这个地方应当说产业基础很好,交通非常便利,另外商务成本也比较低,科技教育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也都非常丰富。选择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考虑了它的综合条件。

  [主持人]:安徽除了是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外,还是国家技术创新的3个试点省份之一,这有什么优势呢?

  【王三运】:把我们作为首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我认为主要考虑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安徽的创新资源比较丰富;二、安徽的创新实践时间比较长;三、我们创新典型也比较多。

  比如说我们在2000年左右,就把合肥这个地方已经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来进行推动,由国家科技部牵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安徽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应该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我们在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就谋划了一个合肥、芜湖、蚌埠这个区域范围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的效果非常明显。因为我们合肥、芜湖、蚌埠是我们创新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有1100多所科研院所,将近100所高等院校,它的创新资源应当说比较丰富了,再加上这个地方我们有很多创新的典型,比如说奇瑞汽车,比如说丰原生化,比如说江淮汽车,包括现在的海螺水泥等等,都是创新实践的典型。比如奇瑞汽车,是完全自主品牌的整车生产技术,也是我们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中央领导来了以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感觉到这个地方正因为有创新的实践、创新的典型,国家才把我们当做试点省。实际上,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和推动。而且,我认为,因为把这个实践不局限在合肥、芜湖、蚌埠,扩大到全省了,我们要整合的创新资源也是全省性的,所以对安徽的崛起一定会起重大的作用。

  [田园乐士]:又搞创新,又搞产业转移,两个都搞能顾得过来吗?

  【王三运】:它们两者是不是矛盾、是不是顾及的过来,很多人都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搞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产业搬迁,不是说外面有什么企业,外面有什么不要的东西我就搬过来,不是这个意思。产业转移的过程,也是我们转型和升级的过程,既是做大总量的过程,也是提升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没有升级不是国家的初衷,更不是我的目标,应当在产业转移过程当中接受创新。

  但是,搞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必须有载体,自主创新不通过产业的转移是没有载体的,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相互依存的,并行不悖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两件事同时抓在手上。

  [主持人]:可以说是为安徽的发展插上两个翅膀。

  【王三运】:对,有的人说踩在两个风火轮上。

承接产业转移有原则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


  [远文]:承接产业转移不就是招商引资吗,希望不要把人家不要的东西都转移过来了。

  【王三运】:这位网友提了很关键的问题,大家很重视安徽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非常感谢这位网友,因为他的担心和我们的担心是一样的。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所要实现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我们要通过产业转移示范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国家的规划里面有一个描述,第一条就是产业实力雄厚,就是说你的总量要做大;第二,资源要节约、集约,不能浪费资源,投资强度、资源利用,包括各种生产力发展,各种要素的利用都要集约和节约,不是粗放的,不是低水平重复的。如果我们达不到这个效果,就没有实现国家的要求。第三个就是生产环境优美,在现有的基础上,不仅要把现有的青山绿水保护住,还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实现环境的优化,环境不能受到破坏。第四个落脚点就是人民富裕起来,这个地方产业发展了,老百姓不富裕,不是我们的初衷。四者是有机联系的,产业实力雄厚、资源节约集约、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富裕起来,这几条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

  我们在转移过程中注意要把住这几个关口,不把住关口,什么项目都进来的话,可能就实现不了,我们要把什么关呢,第一,要把项目的进口关,项目进来,要考察产业跟我们的产业是不是形成产业链,你这个产业在那个地方是不是被市场所淘汰的,你是被市场淘汰的,而不是因为商务成本而需要转移的,你在沿海不要,我也不要。还有你对资源的利用不是集约、不是节约的,我也不要,我们所能提供的就是空间、成本低,还有配套条件、环境容量,我提供的是这个,而不是“捡破烂”的,不是说人家不要的东西我都收集起来,形成低水平的累积,形成一种破烂、垃圾的“垃圾厂”,那是对历史不负责、对人民不负责。所以要把好项目进口关,第二个是把环境评价关,你这个项目不管是什么项目,环境评估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一票否决挡在门外。再一个我们要注意把住投资强度,刚才我说了投资强度一定要把住,一定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一定要防止粗放型的产业和企业进入示范区,这三关是很重要的。

  [序列号]:承接产业转移能有一点安徽人自己的东西吗,否则永远只能是步别人的后尘。

  【王三运】:国家给我们在中部崛起的规划里面,对安徽在中部里面有一个定位,就是三个基地、一个枢纽,这是从我们现有的基础,资源基础以及在国家全局当中的功能等来考虑的,所以我们要在国家对我们的战略定位下来考虑一些大的战略,不能自己想搞什么搞什么。但是也不排除我们在搞好这个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跟中央精神不矛盾。所以我们既会把国家对我们在中部地区的定位抓好,同时也会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在新兴产业打造上有所作为,这个也是我们现在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我们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当中除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们的优势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还要着力打造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这个我们现在已经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我们现在所确定的、已经开始起步的一些产业,如公共安全产业、量子通信产业和光电产业。

  而且合肥搞光刻机的企业的芯硕光刻机也是国际领先的,现在产业化已经初见端倪,比如说三安光电,是从厦门引进过来的,应当说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基地。类似的在世界比较领先的技术上占一席之地的产业,我们会迅速培养它做大做强。

  [主持人]:不仅有很多新的产业,还有很多在技术上非常领先的一些潮流产业,您刚才提到的量子通信技术就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

  [3574]:奇瑞的电动QQ出来了,省里有没有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支持政策,比如电动车上路上牌、个人购车补贴。我国电力资源比比石油资源可要充裕的多,前途远大,这可是安徽汽车工业做强的大好机遇啊。

  【王三运】:奇瑞现在的研发团队实力是很强的,不仅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替代能源的技术现在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现在已经有四块,新能源轿车上报到工信部的推荐目录,数量居全国之首,北京、大连多个城市已经在进行示范性运营,效果是比较好的,今年奇瑞将陆续有多款新能源的产品上市,其中就包括了这位网友提出的QQ电动车。安徽正在结合国家这些政策,联系我们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和使用的政策,我们正在研究。省里对节能与新能源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保养相关的一些支出,准备给予适当的政策考虑。

  [网友]:我是安徽人,来沿海打工很多年了,现在搞产业转移,是不是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了,另外,工资可以拿多少?

  [万能]:总理报告中提倡就近就地打工,安徽省作为一个向外输出的劳务大省,如何吸引大家就近就地打工。

  【王三运】: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我们外出打工的,包括省外的、省内的有1100多万人,这1100多万人中外出打工的有800多万人,省内打工的有200到300万人。实际上这些年我们在外出打工问题上,劳务输出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因为它已经是人均收入增加的一个重要渠道。现在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在外打工和在家门口打工是什么关系,我感觉现在随着安徽的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么一个大的政策引导,会给安徽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必然会带来沿海一些发达地区的大量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劳动力转移的过程,这是双转移的过程。这个双转移的过程当中,既有内部的一些劳动力可能会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然后参加到产业发展的大军里面去,再一个就是随着沿海产业转移,有一部分也回到家乡来打工,所以这两种情况都会有,至于工资,我认为工资怎么算我们有关部门做一个测算,从劳动力的工资来说,我们跟外省的发达地区比较相差大概三百元左右,但是如果说回到家乡,回到就近地来打工,成本以及还有子女在外消费的一些成本,算总帐的话,在家门口打工会更划算,工资收入反而会更高。总理鼓励就近就地打工,我想也是这个方面原因。我们安徽劳动力很丰富,大量的产业转移,和我们内部的劳动力的转移将会形成一个新的趋势,不仅外出人员劳动力会回流一部分,而且我们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劳动力不一定会外出打工了,会留在家门口打工。

  [主持人]:也许也会把其他省份的劳动力吸引过来?

  【王三运】:也有可能,安徽的劳动力虽然很充足,但是不排除有结构性的问题。

  
文化繁荣八工程 强化发展软实力


  [杜康]:安徽的文化资源很丰富,这个在经济方式转变过程当中能够派上用场吗?

  【王三运】:文化是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当中提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安徽也是一个机遇,因为安徽的文化底蕴厚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全国包括世界都很有影响。我们徽文化的体系完整、博大精深,它涵盖了文学、绘画、建筑、医学、理学各方面。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经济实力,而且对于发展软实力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文化方面要抓好的几个工程,一个是文化的保护工程,一个是文化的展示工程,还有文化的精品工程和文化的惠民工程,一共八大工程。现在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文化企业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步伐很快,有172家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已经改制转企,而且形成了五大集团——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大集团,且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已经进入全国文化产业三十强,这几年每年还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应当说文化产业发展对我们快速的崛起会起到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谯风]:安徽圣贤名人很多,例如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等历史名人,请王省长重视安徽历史名人的保护开发工作,避免历史名人被人争抢。

  【王三运】:前段时间曹操墓的问题炒得也很热,许多地方都在争。大家知道,我们也说,曹操是咱们安徽人,曹操墓在不在那边,我们最后看专家怎么定了。但是他讲这个问题提醒了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安徽的名人荟萃,各个朝代、各个行业都有领军人物,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这些资源整理好、保护好,发掘好,利用好,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最近我们合肥市在原有一个名人馆的基础上,重新做一个规模适当,能够充分体现我们各代名人的风貌这么一个名人馆。既做教育基地,又做文化展示。

  [暴水]:安徽曾经有徽商名震天下,您认为现在还有徽商这一群人存在吗?

  【王三运】:我们现在还搞一个徽商大会,每年都开,非常隆重,每年都办得非常成功,海外、外省和省内的企业家云集安徽。应当说徽商大会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平台和品牌了,正因为有老徽商,必然有新徽商,我认为这个概念应该还是存在的。新徽商这个群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商海里面崭露头角,树立一种新的形象,展示安徽耀眼的风貌。

  [子虚乎]:王省长,安徽近三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思想政治最开放、最活跃的地方之一,请问安徽省在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有那些新举措?新突破?

  【王三运】:从古到今,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安徽人身上体现的都比较充分,比如说安徽从近代来说,无论是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都有安徽的印记。到新时期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由我们的大包干,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始的,这些都是改革的典型。再说到企业,企业也有一些创新改革的典型,比如说奇瑞,为什么会反复举奇瑞的例子,奇瑞就有这种胆识,能够作为民族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完全实现了自己自主知识产权整车生产技术,依靠自己的能力和人才创造出来的,这些都是安徽人的骄傲,创新的传统,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经验在安徽这个地方还是有特点的。

  [主持人]:这儿有一个网友在给您提建议,这个网友叫夜来亮,他说一个安徽应该加强和中科大的联系,扩大再安徽的招生人数,还不如华中科技大,他们去年在安徽招了250人;第二个建议,建议皖江示范区尽快实现电话区号的统一,便于交流更便捷和通畅。

  【王三运】:中科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很高的,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都是顶级的人才,所以它能够多招点生,特别是在安徽多招点生,对安徽、对国家有好处,但是学校有学校的考虑,学校规模怎么确定,可能它要从它的师资力量,还有办学的质量和其它方面做一些综合的考虑,但是这个建议我们可以给他提出来,一定要在你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多招点生。 至于刚才说的皖江示范区的尽快实现,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在下一步进一步推动的时候,把它进一步抓住研究,争取早日实现。

  [小美]:安徽省农村经济如何发展?今年会有什么好的政策是针对调整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王三运】:安徽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这也是我们历史资源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我们安徽农业农村的发展要能够真正地实现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能够真正推动我们农民的增收和致富,进一步地稳定农业、加强农业、夯实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抓好这项工作,关键有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另外要突出民生;第三个,健全我们统筹的基础。农业基础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省里面也不断地加大投入,也是不遗余力地加大工作。民生改善方面,这几年,省委、省政府把民生作为工程来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像我们的民生工程,从投入来说,2007年的时候投入了78亿,2008年投入了170多亿,去年我们投入了250多亿,我们把更多增长的财力都用在民生上,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今年我们考虑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确定了33项民生工程,在2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又扩大了范围,另外从资金投入上可能会达到330亿,增长的幅度是很大的,覆盖受益的老百姓2009年是6000多万,今年可能受益面更大。只有老百姓受益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消费能力扩大,才会有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项工作要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健全统筹机制关键就是要不断的深化改革,包括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社保改革、公共财政改革,都要加大力度,在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采取新措施。

  [寒江垂钓听惊雷]:省长您好,我想请教的是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项政策,让全国六十岁以上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退休金,现在浙江等省已经开始实行了,安徽省何时执行这项政策,我听说安徽已经开始执行这项政策了,可为什么农村里不见一点动静?

  【王三运】:去年我们已经开始实行了,有12个县开始试点,这12个县包括了890万人口,资金已经全部拨付到位,试点的情况是好的,但是试点的基础上,接下来是否进一步扩大我们还在研究这个工作,这个工作我们正在积极推进。

  
不要皖北拖后腿 地区差距要缩小


  [主持人]:有一个问题,很多网友都提到了,皖南和皖北的差距问题。

  [蓝色瑞雪]:皖南和皖北本身已经存在差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会不会使这一差距继续被扩大?

  【王三运】:皖北的发展,网友们很关心,最近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对皖北地区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给我们做的指示有一条,皖北地区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如果皖北地区不发展,早晚会拖安徽发展的后腿,所以省委、省政府对皖北地区的发展,是高度重视的,因为我们知道一点,就是没有皖北地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发展,没有皖北地区的小康,也就不可能有全省的小康,这一点省委、省政府认识很清楚。

  最近省委、省政府对皖北地区的发展采取了一些措施,而且是比较综合的措施,除了从项目安排、从财政扶持、从人才帮助等方面,都采取一些实质性的措施,而且最近还推出一个举全省之力扶持皖北,采取对口合作支持这么一个办法,把像江淮地区和皖南地区比较发达的一些市,把它们作为对口支援结对的方式进行帮扶。像合肥对口跟阜阳合作,合肥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不仅在项目上进行合作,而且在人才上给予支持,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这些工作都在不断的推进,但是在对皖北地区的扶持,它是要靠内在动力的、内在功能的、内在素质的提升才能够逐步的发展起来,外力是需要的,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思想观念,要靠各种各样的因素,它需要一个过程。但是皖北地区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说其他地方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它有些特殊的机遇出现之后,让它停下来,让它把发展速度降下来,用别的什么办法实现皖北地区的发展,这做不到,反而让一部分条件比较好的,机遇比较多,对外开放方面跟外面合作的组合条件能够有机契合的这么一些地区,先让它进一步的把实力壮大,更有利于带动和辐射皖北地区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割裂的。在安徽这么一个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它有一个有先有后,有一个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有序梯度推进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实力的壮大,不断的带动辐射皖北地区的发展,这是整个战略的考虑,但是不等于我们把精力放在有条件、发展更快的地区的发展,而忽视和弱化了不发达地区的发展。

  我还补充一点,现在这几年,我们对皖北地区的发展扶持已经产生明显的效果,比如说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也已经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这说明它们的发展在加快,跟全省的差距在缩小。

  
网民意见受重视 指导政府改进工作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您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很多网友就想了解,在推进网络问政方面,您有一些什么具体的措施、要求?

  【王三运】:网络问政的问题,在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我们通过网络已经搜集到很多网友的问题和办法,得到了很多的民意,也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所以我觉得网络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个难得的渠道,指导我们的政府工作,帮助我们政府改进工作,使我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基本初衷。目前我们正在推进。但因为我们不能每天都上网,我们还要干别的工作,所以就指定专门的人,在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且形成一种机制。我们坚持从网络上了解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整理反馈意见和建议,然后由相关部门去落实。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做下来了。我们下一步会进一步加大网络问政工作的力度。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儿就要结束了,不知道大家听了有什么感受,我今天听了省长的介绍,觉得安徽还是大有希望,有资源优势、有区位优势,加上安徽人敢于改革,富于创新,再加上安徽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的优势,安徽一定会腾飞。

  【王三运】: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给我提出这么多好的问题和好的建议。也非常感谢人民网、人民日报这些重要媒体给我提供这么一个跟网友交流的机会,使我能够更多地了解网民的一些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主持人]:谢谢王省长,欢迎您今后多来强国论坛跟网友交流,有时间多上上强国论坛,今天访谈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