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民声民情

6成家长学生不满意国内教育

时间:2011-09-02 15:02:35  来源:  作者:

  法制晚报讯(记者李洪鹏)“择校问题”跃居“2011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之首,超八成家长表示所在城市“择校”现象严重。

  9月2日下午,“中国教育小康指数”调查报告发布,该报告是由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的直属杂志——《小康》杂志(微博)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完成的。

  法晚记者获悉,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的“中国公众眼中的中国教育”调查显示,在入园难和入园贵、择校问题、学生减负、民办教育的发展、南科大改革等27类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中,“择校问题”被选为“2011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之首。

  另外,教育质量、教师素质、教育费用负担过重和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颇受关注。

  与去年相比,“择校问题”的受关注度明显提高,从第5位跃升至首位。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则由去年的首位滑落至第10位。

  为了择校,改户口、买学区房、花巨额择校费、托门路找关系、上占坑班、上培优班……家长心力交瘁。

  另据调查数据显示,六成家长和学生对国内教育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

  本次调查中,受访学生和家长认为,目前内地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学质量不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等。

  超九成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去香港或国外接受教育,近六成受访学生和家长认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在香港。

  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同比增长超过24%,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专家说法

  择校本没错 错在“热”

  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采访时表示,择校本身并没有错,西方发达国家的每个家长都有择校的权利。错在于“热”。“择校热”背后是庞大的利益链条,“条子生”的背后是权力。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则认为,政府的职责是尽可能实现公办学校的均等、优质。民众对教育更高层次、更个性化的需求,如专业的篮球学校、外语学校,应该交给市场来满足,而不是政府来包打天下。

  选择是必然的。政府要尊重民众的选择性需求,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择校。

  “中国目前的教育格局是:该负责的没负责,该放开的没放开。”朱永新表示,解决目前的问题,政府与市场并不矛盾。政府主抓公平,管好公立教育;而市场主导效率,就能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格局。

  公众最关注的教育问题(多选)序号 项目 比例

  1 择校问题 47.3%2 教育质量 42.8%3 教师素质 41.4%4 教育费用负担过重 40.0%5 大学生就业问题 27.3%6 学生减负 22.6%7 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城乡教育差距21.9%8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5%9 “校官”腐败 17.5%10 入园难、入园贵 16.1%

  学生和家长眼中接受教育的理想地点(多选)序号 地点 比例

  1 美国 59.4%

  2 中国香港 48.4%

  3 英国 27.4%

  4 中国内地 22.0%

  5 加拿大 17.7%

  6 新加坡 14.1%

  7 德国 11.0%

  8 澳大利亚 8.7%

  9 法国 6.1%

  10 日本 4.9%

  特别感谢《小康》杂志记者欧阳海燕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