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数字民生

大连:当"建筑低碳"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时间:2010-11-06  来源:  作者:

    ——在“十二五”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中,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硬约束将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成为引领中国城市“十二五”发展的全新模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减排国际义务的外部压力和中国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瓶颈日益突出的内部压力,意味着节能减排的硬约束指标将在“十二五”发展中延续。我国政府更是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要求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重要依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当全球变暖成为不争的事实,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成为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城市都在竞相寻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轨并行之路。此时的大连,正以低碳经济的理念全力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进程。而大连的老百姓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低碳”走进寻常百姓家

    “你看,俺们这儿全都用光电两用的太阳能热水器,不但环保还省钱;你再看这个水库,这里的水用处可多了。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就存在这,然后通过管网进入家里,我们每家冲厕所就是用的它……”在大连一个以低碳环保理念打造的住宅小区里,提及这里的“亮点”,居民小郑颇为自豪地当起了导游。

    事实上,这里已经成为大连建设资源节约型住宅小区的成功案例。其引以为豪的节能工程在为国家节省能源的同时,更为小区居民节省了不少银子。记者了解到,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每年为小区居民节省电费支出66万元-90万元,平均每年每户节省的费用至少也有450元。而利用水资源建设的循环利用系统一年可为小区节省30%的自来水,平均每户每年能省100多块钱的水费。

    既能减少能耗,又能节省开支。难怪采访时小区的居民都说“我们就看中了在这儿住的长远效益。”有了低碳的小区,居民自然也跟着“低碳”了起来。家家用着节能灯、出门买菜用布包、电器优先选环保、买车就买小排量……这些低碳生活的号召早已成为大连市民的习惯行为。

    “绿色建筑”主导流行趋势

    如果用两种颜色来描绘大连这座城市,也许蓝色和绿色会高票当选。然而,大连并没有满足于碧海蓝天、花红柳绿的自然环境,而是将大连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继续前行的动力。于是,建设低碳社区、打造低碳住宅成为大连房地产发展的流行趋势。

    走在大连的街道上,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很多硕大的楼盘广告牌上,除去让人赏心悦目的小区绿化和风格各异的建筑外,很多开发商都将“低碳环保”当作卖点着重向客户呈现。

    而这一流行趋势的气息,在接连几届的大连房交会上都可以嗅得到。采用集家用中央空调、地暖、热水一体化的多功能VRV系统,可以同时满足地暖、中央空调、生活热水等功能;社区规划中采用“五网合一”的设计,极大降低了能源与原料的浪费;采用风光互补街灯,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随着低碳住宅的普及,方便快捷的绿色生活将会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引入标识和评价体系让住宅更绿色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球环境500佳”、“联合国人居奖”……这一项项桂冠是对大连生态环境最佳的褒奖。而“十一五”期间,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城市,始终是大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这关系大连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全局。

    在“十二五”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新趋势中,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硬约束将进一步增强,绿色低碳成为引领中国城市“十二五”发展的全新模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减排国际义务的外部压力和中国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瓶颈日益突出的内部压力,意味着节能减排的硬约束指标将在“十二五”发展中延续。我国政府更是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要求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重要依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即将送走辉煌的“十一五”,迎来富有挑战的“十二五”。大连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已经进入整体推进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大连产业结构升级,从供给上提高核能、风能等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在需求上推广LED、光伏等节能环保技术和减排措施,从而在总体上降低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推进大连向绿色低碳城市发展。

    对此,大连市政府在《对大连绿色低碳发展政策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推广绿色建筑。促进太阳能、LED等的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节水、节地、节能、治污的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并对现有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引入绿色建筑标识和评价体系。

    在关乎大连未来五年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绿色低碳发展将成为大连应对气候变化、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能源、绿色产业、节能建筑、可持续交通和居民消费行为等环节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形成全面系统的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