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自然资源 > 专题

济南马山中药材渐成大气候

时间:2012-06-27  来源:问绿网  作者:问绿网

     近日,由济南颐善健康产业集团投资20多亿元的山东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即中药养生谷项目)的正式完成规划预示着长清区马山镇的中药材产业将发生巨大变化。

 
    记者了解到,马山镇中药材产业是长清区现代农业两大新兴产业之一,过去以“种”为主,随着这一项目的落地,其产业链条将大大延伸—向着中药材加工和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的方向拓展,并且将政府、企业、院校、群众四方主体紧密联系在链条上,“一产联四方”的产业发展模式备受关注。
 
    把中药材种植做大、做强、做成品牌
 
    马山镇地处山区,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不高,但马山中药材种植历史长达300多年,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马山镇把发展中药材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致富的突破口,成立了中药材管理办公室,制定扶持政策等措施,引导群众种植。由于措施得当,种植第一年,农户就见到了收益,马山中药材种植也初具规模,达到4000亩。
 
    当种植初具规模后,马山镇积极打造中药材的品牌,抢占中药材发展制高点。2009年,马山栝楼“全国地理性标志产品”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中药材品种地理性标志产品;2010年,马山栝楼又荣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字号”品牌的取得,不仅提高了马山中药材的知名度,同时也为马山招商引资增添了筹码。
 
    中药材发展需要科学技术来支撑。经过长清区委、区政府的引导推荐,马山镇中药材种植基地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和山东医药检验所等科研单位签订了长期全面技术合作协议,建立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基地。经过与高校院所的合作,马山中药材品质大大提升。
    马山丹参标准化种植基地(GAP)模式已经通过省级专家认证,经过省、市药检所检验,两项主要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的2-3倍,尤其是丹参酮含量在省内排第一位。
 
    目前,马山镇中药材种植规模、质量、品种都有较大提升,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主要涉及栝楼、丹参等7个品种,其中双泉庄标准化基地面积已达6000亩,试种了360多个药材品种。
引进龙头企业和项目拉长中药材产业链条
 
    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和项目建设,马山中药材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完善产业链条,产业重心由“种”向中药材加工和休闲养生、乡村旅游转移。
 
    环球医药集团的引进是马山招商引资工作最大的亮点。环球药业看中马山中药材的品牌优势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仅用4天时间就与马山镇签订了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协议,并在马山注册成立了济南颐善健康产业集团。颐善集团将在马山建设中药养生谷、健康产业园和国家道地药材种子繁育基地等项目。马山中药养生谷项目,是以特色旅游、田园式健康养生休闲、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为战略发展目标。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利用3-5年对马山双泉庄片区8个村实施村庄整合,利用村庄搬迁后的建设用地2800亩,除建设高档农民社区外,将集中建设中药材生态观光园、中医养生园、度假式别墅群、都市农业示范园、休闲观光农庄等。目前,养生谷前期总体规划、勘探、图纸设计已全部完成,双泉庄片区道路硬化及绿化基本结束。
 
    颐善集团还将整合在泰安、潍坊等地新收购的7家医药企业,统一进驻马山工业园区,集中打造以中药材饮片加工、研发、生产、提取、物流为一体的中草药专业工业园区,即健康产业园。
国家道地药材种子繁育基地等项目,是打造一批中药材知名品牌和全国最大的中药材GAP基地。目前,国家“中国道地药材种质、种子繁育基地”和工信部中草药重点扶持项目“桔梗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已获得批准。
 
    “一产联四方”形成良性循环和多赢的“长清模式”
 
    一个产业的培植,一个模式的形成,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协调的运行机制。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马山中药材产业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长清模式”,也就是“一产联四方”:“一产”,即中药材产业;“四方”,即参与搭建产业链的政府、企业、院校、群众四方主体。
政府是“桥梁”,马山镇动员群众、协调高校、服务企业,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企业来布局,企业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区域化生产,引导群众根据规划发展生产;院校提供技术支撑,做好“产学研”文章,攻克一批栝楼临床应用的关键技术,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拓新的市场,将产业链不断延伸。
 
    “长清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多赢局面:地方政府获得良好社会效益,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打造了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获得了原材料支撑和稳定的长期效益,通过与院校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开展科研活动,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最终,当地群众降低了生产风险,拓宽了增收渠道,获得了较高收益。
2011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到马山实地察看中药材种植基地时,对“三方合作、四方参与”的做法给予很高评价,要求系统整理,之后提出:“长清模式”应在全国推广。
 
    农民利益最大化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过程中,马山镇在多渠道促农增收的同时,始终兼顾保护农民的长期利益和合法权益。马山镇党委书记张世忠说:“发展中药材产业,目的就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鼓励项目内农民通过参加各类种养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经济实体公司,将部分收益转为股权,实现身份的转换。积极引进医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赁农民土地,形成了“企业+承包人+农民”的经营模式,农民由此可以得到土地租赁承包费、劳务性工资和药材收益分成三个方面的收入。
 
    在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中,企业租赁农民土地的价格实行定期浮动制,每5年为一个周期调整一次。积极引导农民自发成立种植协会等民间组织,作为维护种植农户利益的代表。同时,帮助种植散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药材种植相关协议,并监督企业履行和种植农户的协议。
 
    去年,马山中药材实现总产值七千万元,实现了“人均半亩药,增收一千元”的目标。今年以来,马山镇按照长清区四级干部会提出的“大干一百天,提前双过半”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1533”发展思路,全镇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埋头苦干,各项任务按既定目标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1-5月份,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亿元,占年任务的5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7万元,占年任务的54.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0元,占年任务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