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科技商务 > 专题

山东非遗传承人师徒同台演出 再现经典剧种传统剧目

时间:2014-09-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作者:

山东非遗传承人师徒同台演出再现经典剧种传统剧目

    9月28日,喜迎国庆·美丽非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演在山东济南东柳戏院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其徒弟徒孙同台演出,再现经典剧目。图为演出现场。 杨晓卫 摄

    9月28日,喜迎国庆·美丽非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演在山东济南东柳戏院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其徒弟徒孙同台演出,再现经典剧目。图为演出现场。 杨晓卫 摄

    9月28日,喜迎国庆·美丽非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演在山东济南东柳戏院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其徒弟徒孙同台演出,再现经典剧目。图为演出现场。 杨晓卫 摄

    中新网济南9月28日电 (杨晓卫)为庆祝建国65周年,充分展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别是师徒传承的最新成果,“喜迎国庆·美丽非遗”山东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演28日在山东济南东柳戏院举办。

    郎咸芬、黄遵宪、张文英等年过古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当晚携其徒弟徒孙在山东济南同台演出,将吕剧、柳子戏和枣庄梆子剧种经典剧目再次搬上舞台,为观众奉上一场传统戏曲盛宴。

    演出采取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其徒弟同台演出或交替演出的方式,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心授、薪火相传”的特点,也展现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徒传承的最新成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遵宪当晚和徒孙共同再现了柳子戏传承剧目《包公错断》。82岁高龄的他转圈、踢腿、打飞脚,坚定有力的亮相和高亢的嗓音迎得观众阵阵掌声。

    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柳子戏,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山东最古老的剧种,山东省柳子剧团是“天下第一团”(某个戏种的唯一剧团)之一。

    “‘天下第一团’真是个让人尴尬又担忧的称呼。我们希望把柳子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改变这种境况。”黄遵宪向记者透露,只要有人想要学柳子戏他就倾囊相授,希望更多青年学习柳子戏,早日摘掉“天下第一团”的帽子。“我们不教授,不演出,不传承,柳子戏就没了”是他一直留恋舞台的重要原因。

    吕剧《李二嫂改嫁》、山东琴书《农家春》、枣庄梆子《蝴蝶杯》、柳子戏《包公错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徒弟的演绎下,再现粗犷豪放、细腻婉转的优美唱腔,也将传统戏剧中蕴含的精神追求和活泼的生活气息直观生动地传递出来。

    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姜慧表示,山东目前能够经常性演出剧种23个,除吕剧外,都属于濒危剧种,其中“天下第一团”剧种16个。2014年起,山东组织开展对濒危剧种进行抢救性保护,支持如大弦子戏、渔鼓戏、扥腔等历史上消亡又恢复剧种进行保护传承工作,包括改编恢复一批传统剧目,邀请老艺人教戏、演员新排剧目,购买恢复剧种特色乐器、特有服装、特殊道具等。

    山东全省共有国家级传承人60名,省级传承人324名,市级传承人1571名,县级传承人4012名。为加强非遗传承,山东省有关部门与传承人签订《传承目标责任书》,要求每个代表性传承人至少收徒3名,并建立考核制度。目前,山东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收徒17570多名。自2006年以来,山东全省共举办各类针对传承人的培训班130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105000多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