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洋奶粉开始借机大举进攻国内市场。于是国内奶粉市场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一边是高举涨价大旗的洋奶粉咄咄逼人攻城拔寨,一边是不断被曝质量问题的国产奶粉持续让步,而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通过抢购、国外代购等方式表达对洋奶粉的青睐。
然而,事实却证明,西方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近来发生的一系列洋奶粉质量安全问题提醒我们:洋奶粉并非完全安全,对待洋食品更应理性。
洋奶粉集体被曝质量问题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最新一批不合格食品、化妆品“黑名单”,亨氏婴儿配方奶粉榜上有名。其中,一个批次的从澳大利亚进口、重量为0.072吨的亨氏婴儿配方奶粉被指“维生素B2超标泛酸未达标准”。
据了解,维生素B2摄取过多,可能引起瘙痒、麻痹、流鼻血、灼热感、刺痛等;泛酸未达标准时,可导致儿童出现烦躁不安,消化不良,抗体产生明显减少等症状。
据记者了解,此次并非
亨氏奶粉质量安全事故的首例,今年8月就有两起网友举报在亨氏奶粉中发现虫子的事件。
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共拦截并销毁1236批次进口食品、化妆品,其中亨氏、总统、帕斯卡乳业等乳制品品牌赫然在列。
据记者了解,仅今年以来,备受中国家长推崇的多款洋奶粉就屡次被曝质量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来自美国的吉百利迷你牛奶巧克力蛋以及来自德国的泓乐婴儿、幼儿配方奶粉,来自新西兰的可益多婴儿、幼儿配方奶粉等共计9.63吨,均因产品不合格被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销毁。
今年6月24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抽样检验情况称,“源自新西兰的‘高培’360°婴儿配方奶粉(1段)硒含量不合格以及源自美国的‘百得智’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灰分’指标不合格”。
今年7月,有报道称惠氏启赋2段奶粉冲泡后出现褐色漂浮物。今年5月惠氏奶粉曾曝出“结石门”。
8月初,有网友在微博上投诉,在美赞臣奶粉中发现有异物。
同样在8月初,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抽验14个6个月以下婴儿配方奶粉样本,发现其中6个样本的碘含量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要求,包括日本明治、和光堂、森永等奶粉,法国菲思力以及荷兰美素佳等奶粉品牌也“榜上有名”。
此外,洋奶粉的“质量门”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美赞臣、雀巢等一线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属污染、碘超标等事件;雅培、多美滋、美素等知名洋奶粉陷入的“虫子门”,洋奶粉在中国开始面临危机。
高价是否意味着高质?
一边被不断曝质量问题,一边却是肆无忌惮的涨价。
据记者了解,近几年来,洋奶粉集体涨价高达50%,“世界最贵奶粉”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业内人士指出,洋奶粉之所以多次涨价,正是看准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即不会因为奶粉价格高而不买;其次是国内的乳制品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给了洋奶粉涨价的机会。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表示,洋奶粉“想涨就涨”的“底气”源于其对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掌控。
然而,洋奶粉里吃出甲虫、毛发、关键指标超标等事件一再曝光,让一些盲目崇拜洋奶粉的家长心寒。
据悉,一家洋奶粉在华全面开卖奶粉时就曾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样本中49%的被访者认为“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
对于近期不断被曝光的洋奶粉,有乳业专家指出,如此种种不正常现象,应引起消费者的足够重视,重新审视天价“洋奶粉”,因为高价格不一定等于高品质。
事实上,本土奶粉和洋奶粉相比,差距并不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主任邵洁表示,“其实奶粉的大标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是一致的。但在细节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如营养状况、基因、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确定。我国的标准也是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料,结合国际标准,充分考虑后制定的。在我国销售的进口奶粉,就必须符合我国标准。”
此外,洋奶粉借配方升级、包装变化多次涨价,早已引起中国消费者的不满,洋奶粉不断被曝质量问题的消息更是让不少原来倾向洋奶粉的消费者们“觉醒”,他们不仅不再崇拜洋品牌,开始举起维权的大旗向洋品牌维权。
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儿童用品投诉2006件,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奶粉的投诉,79.6%的投诉与质量问题有关,主要集中在保质期内出现结块、生虫等变质现象。
著名乳制品专家王丁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进口奶粉未必就一定能保证质量安全,近年国内也逐渐涌现出部分乳企拥有较好的品质管控能力来保证奶粉质量,中国消费者应该破除对洋奶粉的盲目崇拜。
国产奶粉企业的机会?
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借机大举进攻国内市场。几年来成效显著,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方面,洋品牌奶粉已达65%,高端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0%。
然而,随着亨氏、惠氏等等众多洋奶粉品牌集体遭遇食品安全质疑,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另一方面,一直处于“守势”的国产奶粉销售状况开始有所改观、有整体回暖趋势。不少消费者又重新关注国内大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了,伊利等本土大品牌乳企的奶粉销量同期相比平均提高10%以上。
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已经开始理性看待奶粉质量问题,国内消费者的信心在恢复,另外现在国内乳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比从前更加严格,监控力度不断加大,国产奶粉质量已经大有改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消费者盲目追求洋奶粉趋势将会逆转,国产奶粉将有望迎来发展转机。
安邦咨询食品行业研究员边晨光表示,洋奶粉借配方升级、包装变化多次涨价,已经引起中国消费者的不满,近期洋奶粉的质量安全问题频现,更让中国消费者重新审视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洋奶粉垄断局面已经开始动摇,本土乳企有机会趁势逆转。
“洋奶粉近几年在中国市场发展很快,扩张过快容易导致其质量出现问题。同时,国外奶粉的标准跟国内有所不同,前段时间明治奶粉碘含量不足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向健军还认为,国产奶粉企业应该提高自己的生产质量,从二三线城市入手,以求重夺市场。
向健军说:“首先,国产奶粉必须提高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其次,国产奶粉企业可以针对国内各个地方的区域特征,开发出适合当地婴幼儿的奶粉配方。最后,国产奶粉企业要从二三线城市出发,争取在中低端领域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