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01 14:54:58 来源:中国干货门户 作者:中国干货门户
日前,湖南湘潭市发现了一种用明胶制成的在外表粘上假毛发的“猪耳朵”,这是继“人造鸡蛋”、“人造豆腐”事件之后的又一“重大发明”。“人造食品”队伍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泛滥之势,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我们不禁要问,何为人造食品,它是如何产生的,广大消费者又应该何去何从呢?
何为人造食品
人造食品,又称仿生模似食品,是指用科学手段把普通食物模似成贵重、珍稀食物。人造食品不是以化学原料聚合而成,而是根据所仿生天然食品所含的营养成份,选取含有同类成份的普通食物做原料,制成各种各样的仿生模似食品。其出现的原本驱动力是人们对稀缺食品的迫切需要,然而,当今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不良人造食品却是以不惜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而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违法行为。
人造食品“钱”途无量
从“人造鸡蛋”问题上来看,不法商家在人造食品方面费尽心机。经专家分析,做一个跟真鸡蛋特别像的假鸡蛋,比鸡生下一个鸡蛋,要难得多。央视也称,人造鸡蛋批量生产不可能,人造鸡蛋“技术”成了不法分子敛财工具;而人造鸡蛋的监管漏洞使我们对食品安全的隐忧加剧。
“人造鸡蛋”事件风波还余音未了,“人造猪耳朵”又接踵而至——一种用明胶制成,并在外表粘上假毛发的猪耳朵现身市场,其价格只为正常价格的五分之一!众所周知,猪耳朵一直都广受消费者的青睐,一只几百斤的猪也才几两重的耳朵,所谓“物以稀为贵”,“无孔不入”的不法商家岂能对此“熟视无睹”?不弄点儿“小发明”充实一下腰包,岂不是对不住“奸商”二字?但是,我们细想,相对稀缺的猪耳朵可能“自降身价”到如此地步吗?
人造食品乱象谁之过
通过“人造鸡蛋”、“人造猪耳朵”等频频出现的人造食品事件,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食品安全问题。人造食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人口增长而带来的食物短缺问题。但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无良商人无视法律法规,无视百姓安全,只顾及自身利益,在制造人造食品时,只追逐外形的相似,用毫无营养价值甚或有毒有害化学原料掺杂其中,长期食用含有大量海藻酸钠、明矾、明胶的人造鸡蛋将导致大脑记忆力衰退、痴呆;而食用日前出现的人造猪耳朵轻则造成肠胃不适、四肢无力、腹泻,重则导致昏迷……人造食品之乱象,已然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刺激着每个消费者的神经,考验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过程监管、高效快速的追溯体系以及强有力的召回机制。例如德国就颁布了四部食品方面的法律——《食品卫生管理条例》、《HACCP方案》、《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以及《指导性政策》,美国也颁布实施了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FFD-CA)、联邦肉类检验法(FMIA)、禽肉制品检验法(PPIA)、蛋制品检验法(EPIA)、食品质量保护法(FQPA)和公共健康服务法(PHSA)等,这些法律都赋予了食品监管部门更多的权力,从而可以严格处理食品安全隐患,将问题食品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人们的健康不受到损害。
然而,国内的食品安全状况着实令人汗颜,如今人造食品的泛滥已经到了国忧民恨的地步,它危害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庞大的消费群体。这些目无法纪、唯利是图的不法商家的行为已远远超出了道德的范围,国家相关部门理应效仿欧美发达国家对他们进行严加管制,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却仍然出现监管部门找各种借口视而不见,互踢皮球的现象,颇为令人深思……
我们不禁要问,人造食品乱象到底是谁之过?除了没有“道德血液”的奸商,是否还有行政不作为的监管部门呢?何时,人们在尽享美食之余,才能无食品安全之忧?让我们共同期待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