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养儿为防老”。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日渐增高,部分农村养老状况堪忧。老来没处住、生病无人照料、困难家庭无保障……
常年帮衬小儿子,老了被赶出家门
惠民县某村75岁的周老汉,靠着家里的7亩多地,和老伴辛辛苦苦的把两个儿子和两个闺女拉扯成人。但是因小儿子家庭不好,没钱盖新房,便一直和周老汉住在老土屋里。
小儿子和儿媳除了种地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家庭生活很困难。农忙时,周老汉和老伴便帮小两口干点农活,做点饭;平常,在院子里种些应季蔬菜,分给小儿子一家,减少点生活开支;农闲时,小儿子出去打工,老两口便帮忙看孩子。直到七八年前,周老汉的老伴因病去世。
岁月不饶人,75岁的周老汉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只能干点轻活、做做饭,而且经常生病住院。小儿子便嫌弃周老汉拖累自己家,今年10月份便将周老汉赶出家门。就这样,周老汉住进了大儿子家。
“我把他辛辛苦苦拉扯大,让他成家,他自己过不好生活,我就多帮衬着点,却不想落了个老来不养的结果。”想起小儿子的种种行为,周老汉非常心寒。
沾化县某村一位80多岁的王老太,也是因为一直帮着照顾丧偶的小儿子和孙子,和大儿媳妇关系一直不好。大儿媳妇因大儿子偷偷给王老太送了20元钱和一挂面条而和王老太争吵不休。
阳信县某村一位83岁的老太太,去年因唯一的儿子车祸去世,悲痛难掩,生病住院。住院一个多月,从小疼到大的小孙子却一次也未在医院露面。现在,老太太每天靠养老金和大孙子的劳务费生活。
家庭困难养不起,外出打工养不了
“有些年轻人不是不想养,可能是因为家庭困难养不起。”里则街道办事处某村的一位老人说,她只有一个儿子,靠着家里的几亩田地和一点手工活生活,除了生活开支外,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所以平时儿子能来自己住处走动走动送点零花钱,她就很知足了。
小王今年25岁,老家在四川农村,结婚后便出来打工挣钱,一直在建筑工地干活。家里兄弟三个,都和小王一样,长年在外打工,老家只剩下父母里两个老人。“我也知道老人辛苦了一辈子,老了该享福了,但我们没钱让老人享福只能出来打工挣钱,可顾着挣钱了就顾不上照顾老人了。”小王无奈地说。
随着农村经济基础的改变,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老人但养不起;外出打工群体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留守,挣了钱却养不了。想到留守在家的老人,不少年轻人既愧疚又无奈。
新型养老方式,建农村养老保障房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也让老人安度晚年成为农村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方式的转变,部分农村获得了集体建设资金,开始着眼于农村养老保障房建设。
秦皇台乡段李村是农村“养老房”工作开展较早的村子。2004年,村居规划重建时,段李村便将“养老房”建设纳入规划中,建起了两排24户“养老房”,一个小院160平方米,两室两厅,庭院内有厨房、厕所、水电等设施,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入住,自理生活,而且每位老人村内每年给予800元生活补助。
另外,滨北街道办事处姚家村,在办事处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共筹资6万余元,建成6间房屋,包括四间住房和两间厨房,供村内的低保户老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