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20多年下滑后,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但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不如中学生。记者了解到,怕吃苦、沉迷上网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主因,对此,部分高校新学期将半强制学生进行耐力训练。
7月初,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大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
此外,《标准》还对高校日常开展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提出了要求。
这些政策是否能改善当前大学生不爱运动的现状?
爱运动不爱体育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二学生李艺琼认为自己属于比较爱运动的一类,她每周有三、四天的时间会去跳街舞,每天晚饭后也会在校园里遛弯散步。
李艺琼说,学校的体育课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每周一节,学校针对男女生开设了很多项目,如女生的艺术体操、普拉提、瑜伽等,男生则开设了足球、篮球等各种球类运动。
尽管学校提供了很多运动项目,但李艺琼表示,因为忙于学业和其他事务,自己只能保证每周留出10%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确实不能保证每天都能固定进行某项体育锻炼。
虽然号称比较爱运动,但李艺琼对一些体育课上的内容还是比较惧怕,“学校体育课上有一个连续跑12分钟的项目,我不太喜欢这个项目,耗时间,累。”
学业重、怕吃苦 学生不爱“动” 北京农学院生物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张钊说,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社团,自己是羽毛球社团成员,每周一至周五中午有两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张钊表示,如果不是很忙,可以保证中午两小时的羽毛球锻炼。“可能这些运动量不太够,但现在大三了,要面临各种实验,学习压力也比较大。锻炼时间相对会减少。”
张钊说,现在大学生懒得锻炼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确实是由于学业、实习没有时间锻炼,另外还有一些学生确实比较懒,“男生宿舍经常能看见一些学生要么闷头睡觉,要么打游戏的。”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体育部主任范清惠教授表示,因为体育锻炼属于“自找苦吃”,一些学生不愿意吃苦,所以不爱运动。
而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滑的问题,范清惠认为,“体质健康是整个民族的问题,不是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导致下滑。我国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国家政策导向等方方面面使得家长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不够,所以,不能简单地归为大学生体质下降了。比如,一年级的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往往不如二年级学生,因为,很多学生在高三时玩命学习,不太重视体育锻炼。”
大学体育并不仅仅是一个课程教育,而是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通过课上老师教的一些基本方法,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余的群体活动中主动锻炼。
■ 政策应对
高校“半强制”学生锻炼
7月初,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大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
此外,《标准》还对高校日常开展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提出了要求。
其中包括,高校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以及,高等学校需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国家层面对高校体育的重视可见一斑。但一纸标准能否真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还有待政策的具体落实。
据记者了解,这个暑期,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制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措施。如北工大体育部主任薛红文表示,新学期开始,将加大学生耐力训练,各学院的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将定期公示。北联大也表示,新学期将采取半强制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耐力训练。
“我们现在压力也很大,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校领导都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很关注。”这个暑假,北京联合大学正在写有关新学期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案。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主任薛红文表示,新学期,北工大要求学生大学期间必须掌握一到两门专项体育技能,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新学期开始学校将过去每学年选择一个体育项目改为每学期选择一个体育项目。
北京联合大学体育部主任范清惠教授告诉记者,下学期学校将增加课上身体素质的“课课练”。
“以前有一种理念,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然后有些高校采取放羊式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就上什么,结果导致学生的整体运动量达不到要求,身体素质肯定受到影响。”范清惠表示,今年学校将改变这种现象,通过课课练,增加更多的比重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比如快速跑、俯卧撑等,“这些训练带有半强制性,学校将对这些课程进行考试。”课下,联大还举行“周周擂台赛”,每周举行一项体育赛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的都办,哪怕是踢毽子、跳绳,足球射小门等。”
范清惠同时也强调,“大学体育并不仅仅是一个课程教育,而是课内外一体化的教育,通过课上老师教的一些基本方法,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余的群体活动中主动锻炼。”
专家建议
体质提高不能光靠体育课
●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陈伟强
不能说大学生总体体质健康不如中学生,只是个别项目出现了下滑趋势。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考(微博)体制下重视学习不重视身体锻炼,大学期间又没有进一步加强等等。
真正让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仅仅靠一周一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通过课外的活动养成大学生爱运动的习惯。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身体健康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目前整个社会、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 数据
近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公布了近30年来学生体质变化状况。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耐力素质、速度素质(50米跑)、力量素质等项目的成绩持续下降。
大学生爆发力素质持续下降
●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
2005年,到达最低点后开始好转,中小学生(除农村女生外)成绩稳步提高,大学生成绩依然下滑,大学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
●速度素质(50米跑)
从1985~2013年,7~18岁学生50米跑成绩在1995年到达顶点后开始下滑,女生下滑程度更明显,2005年以后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中小学生从2010年开始成绩逐步提升;19~22岁学生(大学生)的成绩仍在下滑,城市女大学生成绩甚至低于中学生。
●耐力素质
从1985年到2005年,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成绩出现下降,在2010年,7~18岁各学段学生耐力素质止“跌”并逐步回升,尤其以14~16岁年龄组最为明显;但大学生成绩持续下滑。
●力量素质
从1995年到2010年,13~22岁男生引体向上、7~22岁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持续下降,但到2013年,男生引体向上下降幅度减缓,结果与2010年近似;女生仰卧起坐成绩2010到2012出现好转,但是2013年有所反弹;但是,19~22岁学生(大学生)男生成绩与初高中生成绩持平,女生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和初中生。
●柔韧性素质
从2000年到2010年,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波动上升,2010~2013年又出现波动上升。但大学生中城市男生成绩从2010年起持续下降,农村男生成绩不及高中生。
■ 相关政策
体育不合格或只能结业
教育部将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将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
毕业时,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