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绍军 建军)近日有调查发现,多个时尚品牌的服装使用了有毒有害物质,其中不乏国际大牌。为加强针对性,昨日上午,市工商局芝罘分局、市质监所以及本报对辖区的童装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发现,童装市场喜中有忧,一些专卖店和零售市场产品安全技术不规范,而在大商场则要正规得多。
0-3岁童装执行A类标准
自今年8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纺织产品强制性
新国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取代了8月份之前实施的2003版国家标准。在新国标中,婴幼儿服装的年龄范围从2周岁扩大到了3周岁,新国标将童装分为A、B、C三个等级,并对甲醛含量、PH值和异味等相关指标做出了严格的界定。今后不符合《规范》的童装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
“新国标中,童装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服装可供婴幼儿穿着,B级衣物可以贴身穿着,C级衣物仅为可穿着。现在3岁以下儿童服装都要执行A类标准,对不符合新标准的纺织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按照旧国标生产的2~3岁儿童服装一旦发现必须下架处理。”
“这次检查首先从衣服的标签开始检查,然后逐步深入。如果服装连标签都有问题的话,还怎么取信于消费者?”工商局朱科长介绍说。
处理品多有问题
上午刚上班,工商、质监等执法人员第一站来到华茂街交叉路口附近的一家童装专卖店。
在该专卖店在华茂街经营了很长的时间,从现场看到无论是营业执照还是衣服标签等都比较正规。
然而在经验十分丰富的检查人员检查下,有少量存在问题的童装还是被发现。在专卖店的一个放满处理品的地方,检查人员看到帽子上的标签都是以前的标签,上面写着GB18401-2003的字样,其技术规范已经不符合现在的要求。
销售人员辩解说:“这是以前剩下的衣服,退回工厂也不方便,所以就当成处理品便宜的卖掉了。”“现在已经禁止销售了,所以必须下架。”
在检查中,还发现了一些童袜和童鞋,标签上产地是韩国,但是地址却是福山的一家工厂。“如果是进口的童装,必须有明确的生产地、代理商、经销商等信息。”
随后,工商人员将这些涉嫌有问题的童装封箱暂扣。
专卖店、街头地摊新旧标准混杂
在对面的另外一家童装店,检查人员发现,童装店在营业执照尚未办下的前提下,已经开门营业。并且,所展示童装绝大部分没有中文标签或者很简单的标签,有的仅有一个水洗标。
“这个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照经营,二是标签不全。”
“这是我们工厂刚开的小店,我们是个纯出口的企业,但是今年外贸不景气,服装出口受阻,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将出口以色列、美国、日韩的服装转到国内销售,在这儿开个小店也是看看市场如何,像执照、标签、我们也正在办理过程中,商标也正在注册。”
在进行处理之后,检查人员又来到了南洪街和沃尔玛超市附近一层的一些母婴用品店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比较相似。
“这些不正规的专卖店尤其是街头摊贩还有哪些外贸尾单的服装在标签方面多数不合格,只有大小码,有的连水洗标都没有,甚至连成分都不知道,婴幼儿的皮肤比较稚嫩,这些童装一旦有一丁点有害物质,皮肤就可能出现过敏甚至皮炎。”
新旧标签不统一发回原厂
临近中午,检查人员最后一站来到了振华商厦。刚一进童装楼层,振华商厦的管理人员看到工商、质监的检察人员主动介绍情况:“我们要求童装专卖进行过多次自查,并且8月份新国标执行以后,我们也进行内部检查。”
在管理人员介绍情况的同时,记者在童装柜台转了一圈,凡是0-3岁的童装,都是执行18401-2010年的标准,至于其他含量、成分一应俱全。而有些在8月份之前生产的童装的标签上也重新贴上了不干胶的新标签。
不仅如此,管理人员还咨询检查人员:“我们在自查中遇到过一种问题。衣服本身是达标的,但是8月前生产的,有的还是印在水洗标上,我们虽然在标签上打上了新标签,但是水洗标上的旧标准却无法更换。”
执法人员说:“像这种标签不同意的情况,已给工厂一年的缓冲期,只能发回工厂重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