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中心活动

济宁计划五年内吸引人才10万

时间:2011-12-01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济宁日报

  从今年起,济宁将利用五年的时间,支持济宁高新区面向海内外引进集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重点是高层次领军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打造“人才智力高度聚集、科技金融高效融合、主导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特区。记者昨日从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进一步创新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助推经济转型发展,济宁市确定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人才特区建设试点,预计到2015年,该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000人。

  1、新引进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体)

  到2015年,力争国家“千人计划”和山东省“万人计划”第一层次入选者达到10人以上,引进培养符合省级及以上人才遴选项目参评条件的人才50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100个;扶持造就一批行业领先、国内外有影响的科技型企业,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创新创业团队集群区。

  重点引进海外领军科研型、领头创业型、领办项目型人才。5年内新引进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其中重点引进10名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科技领军人物,引进30个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吸引带动5000名以上高层次研发人才来济宁高新区工作或进行柔性服务。

  2、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载体

  以鲁南煤化工研究院和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载体,推动济宁高新区光电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力争达到国内国际一流标准。统筹全市科技教育资源,加快产学研基地、产业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一批重点研发和转化机构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协作,共建共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平台。探索建设全新的创业孵化机制,实行从创业项目植入到转化发展的全过程服务,加快创业商务中心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科研成果孵化模式,推动创意实验室建设,配设科研设备、实验助手等,为国内外各类尖端项目的深化研究提供平台。

  3、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公益性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和专业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发布制度和紧缺急需人才储备制度。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集中建设、企业自建、市场回购等多种手段,全力支持济宁高新区建设专家人才公寓和人才定向租赁住房;推行医疗专家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建立人才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及子女户口迁转、子女入托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配偶工作安置等问题,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开辟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人才服务联络专员制度,在企业注册、创业融资、项目申报、奖励申请、政策兑现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全方位服务。建立济宁市人才居住证制度,对引进的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实行“一证通”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济宁市还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具体包括资金扶持、费用减免、发展扶持、人力流动、人才培养、人才兼职、居留和出入境、医疗保健等十项“惠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