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05 来源:新华网 作者:周燕
新华网山东频道10月5日电 9月27日,在山东兖矿集团,从114名候选人中选举出的39位道德模范走上颁奖舞台,手捧鲜花,走上红地毯,成为十万职工心目中的偶像,接受着人们的崇高敬意。他们的故事在厂区广为传播,彰显着道德的力量。
责任诠释道德之魂
夜夜风雨无阻,雷霆出击,守护矿区乌金运输大动脉。2010年,他所在的分队成功打掉3个盗煤团伙,抓获盗煤嫌疑人52人,迫使30余名盗扒煤炭不法分子投案自首——这支矿区赫赫有名的“铁拳”队伍中,最令盗煤分子胆寒的,就是兖矿集团公司保卫处铁路打击分队队长陈鹏。
2010年2月,盗煤团伙在国铁凫村站与矿区自营铁路结合部活动猖獗。陈鹏带领铁路打击分队连续两周吃住在一间没有门窗、只有四张床铺的废弃护路房里,一到夜里就趴在铁路两侧的沟渠里蹲点守候,被济南铁路局公安处、济宁市公安局、邹城市公安局称赞:“了不起的打击分队!”
面对断了“财路” 的盗煤分子接连恐吓,陈鹏毫不畏惧,只是向家人交待好一定要注意安全,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面对儿子患病和工作的两难选择,贤惠的妻子一句“你去忙吧,家里有我”,他又安心地奔赴一线;母亲因病住院,他只有两次来到床前站一站,几乎全部的陪护重担,都由妻子承担……
他说:“我对工作无怨无悔,对家人却有深深的愧疚。”陈鹏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护卫队员对企业的热爱与责任。
和陈鹏一起走向红地毯的的10位爱岗敬业模范人物中,有煤矿群监员,有化工仪表检修工,有叉车司机、车间主任,还有驻外企业负责人。他们,是如此不同又是如此相同,不同的是外在,相同的是精神——他们都对自己的岗位一往情深,用日复一日的平凡,书写岗位上不凡的燃烧岁月。他们为了企业执着奉献,用一滴水的力量,汇成企业发展的滚滚长流水,他们是新时代劳动者的榜样和楷模,更是兖矿十万职工的杰出代表。
生命与爱的传承
这些公共道德模范中的有些人,本该得到别人的帮助,却反过来帮助别人;本该得到社会的赠予,却赠予了社会那么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的博爱无边,照耀的常常是陌生人;没有承诺,无需回报,他们的大爱无声,带给人们那么多感动。
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个人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叫何旭,生前是东滩矿医院的麻醉科主任。他本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美丽贤惠的妻子,聪明可爱的儿子,在外人眼里,一切都是那么尽善尽美。可是一场疾病却让他永远与这些无缘了。2010年6月29日,被查出结肠癌晚期的他面对晴天霹雳,没有埋怨人生苦短,消磨时光。而是积极乐观,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他劝说家人同意后,于今年5月21日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成为建国以来,济宁市第四例、邹城市第一例自愿将整个遗体捐献的患者。
何旭虽然走了,但是他毫无保留地奉献了生命最后的温暖与光辉,为崇高亲善的灵魂留下永恒的尊敬,尽管不再掩埋受之于天地父母的遗骨,但深蓝的苍穹之下闪耀着无言的人间大爱。
因为,大爱无言最深沉。这些榜样,都有着一颗热心公益的大爱之心。当矿井和他人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心灵点亮一座灯塔,燃烧自己烛照别人,彰显出炽热的情怀和美好的品德——有自身残疾却坚持扎根讲台、造福社会的辛勤园丁;还有来自农村,却又组织热心人士无私付出、救助农村残疾儿童的“80后”青工;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他们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这些好人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常人,但他们写下了传奇和光荣,用爱与奉献将人生演绎得有情有义,让我们感动、给我们力量。”一位观众动情地说。
凡人义举传递道德力量
这么多年,照顾亲人的重担全部压在她身上,她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双手;这么多年,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没过过一天清闲日子——她就是从小被过继给姑姑家的大陆公司女工任范君,33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在床的养父母一家人。33年的坚守,任范君也从花季少女步入仆仆中年,她以自己的孝道之心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谱写了一曲大爱之歌,树起了一座孝道丰碑……
表哥和养父去世后,她照顾养母更是无微不至,每天坚持为老人擦澡,换洗衣服、喂饭喂水。如今老人84岁了,任范君的故事还在继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有至善大德而不语。这些孝老爱亲的模范就是我们身边的好人:几十年无怨无悔相夫教子,把公公当亲爹让老人颐养天年;面对多舛的命运和亲人们接二连三的磨难,他咬牙挺住,让风雨飘摇的家庭有了温暖有了希望有了生命的阳光;为使养子的顽疾早日康复,他常年奔波在求医的路上,他说:爱,就是不抛弃;她照顾瘫痪的小叔子十余年,任劳任怨,恪守着女性的坚韧和善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不求感天动地,只求心安理得。他们呈现给我们的就是日常生活的平凡、琐碎、简单。
传承道德,接力爱心。涓涓细流汇聚成海,一位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托起一个和谐奋进的企业。兖矿坚持多年的“公忠、人本、廉勤、德贤、礼仪、孝睦”的公共美德教育也会宛如春风化雨,在矿区老百姓心田中浇出一片新绿,同时也将推动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文明素质不断得到升华。(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