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中心活动

白皮书:和平发展作为国家意志,是中国内政外交的结合

时间:2011-09-07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宗禾 吴华伟

       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国追求什么样的战略目标?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能否走得通坚持得下去?对于这些国内外关心、讨论,乃至质疑的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给出了令人信服的“中国答案”。

         2005年,中国政府曾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坚定决心,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这是时隔6年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发表《和平发展》白皮书。

    为何这时出台?

    减少对不断强大的中国的担忧

    白皮书: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世界对中国的关注集中起来就是,中国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时事报道顾问、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风书:新白皮书是在与6年前完全不同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制定和发布的。首先,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

       新兴经济体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国际实力对比和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引起了素以“国强必霸”思维看待世界的西方国家的恐慌和警惕。因此,针对中国的指责、批评甚至战略遏制明显加强。

       其次,近年来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这引起了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警惕和不安。在美、日等国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邻国对中国军事现代化也心存疑虑。

      再次,近年来亚太地区局势出现了较为复杂和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南海争端的激化和美国的介入等令国际社会对亚太地区的未来产生了较多的担忧,中国为维护主权领土完整所采取的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举措仍使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疑虑重重。

    最后,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国力的快速提升,中国国民 的自信心显著增强,爱国主义情绪也不断张扬。在面对外部挑衅时一些人往往不甚理智,言语较为激进,而这些言论通过互联网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引起了别国民众的关注和担心。

     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就显得极为迫切和必要。

        只是对外释疑吗?

       和平发展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白皮书: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这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发展规划和大政方针,落实在中国发展进程的广泛实践中。

       解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说,它实际是关于中国在未来走什么样一个道路的综合介绍,不仅仅是对外政策,还是一个对内政策,它把内外两个结合也表现出来了。它有政治的、经济的、安全的,是层次很高的一个政策。

       和平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表明了几层含义: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总结多年历史经验、凝聚整个国家决心的重大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表明我们认为这条道路能成功、能走得通;作为国家意志,这个政策不是一个短期的、暂时的策略,而是长期坚持的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它实际上是告诉外界,中国的领导层,中国的各界骨干,在用和平手段实现国家现代化方面,已经达成了很好的共识。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能打破“国强必霸”吗?

        绝不会走扩张和战争的老路

       白皮书: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对了,没有任何理由加以改变。

       解读:白皮书指出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这次白皮书很有针对性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中国的国内消费会高于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市场潜力会逐步释放出来,中国在全球的地位会发生新的变化。绝不会走传统大国走过的侵略、掠夺、扩张和战争的老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说,很多全球性问题,不管是气候变化、贸易谈判、安理会改革,还是中国周边的主权争议,都不是“拳头大,说话粗”,动用蛮力可以搞定的。这种表态、承诺是智慧的,是中国未来处理与其他国家纠纷的指南。

       据了解, 白皮书的结尾,有两句话都用了理解这个词:“理解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需要逐步解决的各种发展难题,理解中国人民渴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日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