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08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黄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距今几千年前的《尚书·五子之歌》道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才得以长治久安;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国家的太平强盛。
如何做到本固邦宁?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有一颗听民意的诚挚之心、一颗察民难的坚定之心、一颗解民难的良苦用心。一句话,就是要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只有群众满意,党才能放心;让党放心,归根到底也是为了让群众满意。
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也是组织工作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市委组织部以此为目标,以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科学规范为方向,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并把这一要求贯彻到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中。
严肃换届纪律:给群众吃颗定心丸
“我向组织郑重承诺:在这次换届中,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认真履行职责,严守各项换届工作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是6日上午,市委组织部全体组工干部在市委组织部严肃换届纪律集体承诺会上作出的庄严承诺。
每一次的领导干部换届,都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事之一,也是老百姓在心中衡量组织部门工作是否让自己满意分量最重的一杆秤。组织部门是换届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能否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以铁的纪律保证圆满完成换届任务,是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政治意识、党性观念和能力素质的考验。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必须率先垂范。管好干部、管好党员,才能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为此,市委组织部要求,在换届工作中,组工干部要自觉做到“五个带头”、“八个不得”,即带头讲党性、带头讲原则、带头讲正气、带头讲奉献、带头讲纪律;不得跑风漏气、不得替人说情、不得打探消息、不得收受礼品、不得接受吃请、不得封官许愿、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干预问题调查。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还根据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召开专门会议并制订方案,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组织全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增强了其严守换届纪律、抵制不正之风的自觉性。
转变思想观念:“修炼内功”更好为民服务
其实,严肃换届纪律只是组织部门负责的众多工作中的一项。这项工作,也恰恰是考验组工干部这支队伍的政治觉悟、党性观念的重要一环。做不到“五个带头”、“八个不得”,组织工作何谈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如果说组织部门是党的伟大工程的“建设部”,那么组工干部队伍就是这个建设部下面的一支主力“施工队”。一支让群众满意的组工干部队伍,才是各项工作做到为民服务的坚强保障。
要做到让群众满意,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这需要组工干部首先转变观念,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这恰似“修炼内功”。
围绕素质提升、改进作风、提高能力等方面,市委组织部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一系列活动,并精心打造和组织实施了大学习、大讲坛、大讨论、大比武四大载体活动。
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以及组织工作为了谁?组织工作依靠谁?这些都是组工干部需要正面回答、不容回避的“难题”。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的多场大讨论,教育引导组工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牢固宗旨意识、树立优良形象。
心里明白很重要,能讲出来更重要。本着这一理念,全市组织系统展开了“组工干部上讲坛”宣讲活动。活动中,“人人上讲坛、个个当老师”,组工干部轮流演讲。如何建设“过硬队伍”,如何坚持公道正派、严守换届纪律等,这些都是组工干部宣讲的主题。在市委组织部机关的带动下,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党委组织部(处)也普遍开展了上讲坛、作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全市组织部门已举办领导干部上党课、组工干部上讲坛300多场次,演讲比赛70余次。
掌握多项本领:打牢为民服务基础
组织工作的成效如何,是否能做到让群众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部门党员干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大讲坛、大讨论等载体活动,让组工干部从思想上发生转变,改进为民服务的作风,加深为民服务的观念;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公信力、执行力、创新力、自律力的多项活动,则让他们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全方位掌握为民服务的本领。
坚持“阳光办部”,建设“阳光组工”,就是加强公信力的重要环节。市委组织部通过网站公开处室工作职能,公开组织工作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工作规范等,并建立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向社会发布组织工作的重要活动、重大举措和重大事件。
在提升执行力方面,每年年初,市委组织部还要制定出台工作要点,对重点任务明确分管部长、责任处室、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各处室制定每周工作计划,把完成任务进度细化分解到每一天,落实到每个人;对工作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的,视情况进行问责。
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原动力,组织工作发展也离不开创新。为此,全市组织系统开展了“组织工作创新大家谈”活动,收集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等意见建议170多项。
为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市委组织部还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60人担任组工干部形象监督员,对组工干部进行监督,并及时反映意见建议。
听民声解民忧:真正为群众办实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群众满意就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民心就是党执政最牢靠的基础。树立了为民服务的牢固思想,具备了为民服务的素质能力,还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才能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始终把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市委要求将“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忧”作为创先争优的经常性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开展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感情上贴近群众、从行动上服务群众,切实做到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
“听民意”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做到执政为民的关键。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采取多种形式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定期接待来访群众,普遍实行了乡镇(街道)、村(居)党组织民情恳谈日和接待日制度。通过各种措施,共收到各类反映14万余条、征集到意见建议2800余条。
如果说“听民意”是一种相对被动的为民服务,那么“察民情”则体现了为民服务的主动性。为了让新提任的市管领导干部深入了解群众辛劳疾苦,了解基层发展现状,规定新提任市管领导干部要在任职一个月内,深入农村(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进村入户,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会和感受基层群众的辛劳疾苦,切实增进与群众的联系。
“听民声”、“察民情”的目的就是为民解难题、办实事。今年4月,我市开展了机关干部集中下访活动,抽调机关干部组成145个工作组,进行集中下访活动,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等方式,走访村居1192个,走访群众4208人次。下访期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根据基层群众各类反映和意见建议,济南市确定了年内96个市直部门(单位)办实事278项,10个县(市)区和济南高新区办实事130项,并逐一明确解决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责任人,在媒体上公开承诺。目前,已有76个部门完成实事项目167项,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济南市还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到农村、社区和生产一线走访调研、“结穷亲”;市直部门(单位)副处级以上、县(市)区直部门(单位)副科(处)级以上干部和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帮扶1户困难群众,深入了解群众困难疾苦,一对一帮扶解决群众困难。全市1300多名市管领导干部、 7000多名处级(县、市科级)干部,与8900户困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7000多个,送慰问金、慰问品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扶持500多个家庭开办了新的致富项目,被帮扶的家庭生活条件正逐步得到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