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30 16:53:54 来源: 作者:
漫画:朱慧卿
2003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有统计显示,今年国产故事片产量已超过500部,数量不可谓不多,但国产影片中的精品很少,很多电影以血腥、暴力、低俗为卖点,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威胁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12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准备出台扶持措施促进电影产业发展,同时也明确要求电影不得含有宣传吸毒、渲染恐怖等情节。《中国证券报》的报道称,对单一产业进行立法,这在中国立法史上尚属首次,表明国家对发展电影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爱调研网,对2652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64.8%的受访者支持“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定。52.2%的受访者感觉,当下国产电影色情、暴力、低俗等问题严重。受访者中,70后占23.7%,80后占52.5%,90后占15.9%。
出台促进法是对电影重要性的认定
对于“征求意见稿”,不少人将关注点放在“电影不得含有的内容”上。《光明日报》12月20日报道,与2002年2月施行的《电影管理条例》相比,电影禁映的内容由原来的10项增至13项,管理更加严格。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电影学者陆绍阳指出,现在一些人对“征求意见稿”的解读有误区。“实际上,电影管理的核心内容还是不能违宪,不能与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不能有过分暴力、色情的东西,民族、宗教问题也不能越界。这和管制松紧没直接关系。”
但有人仍表示担心。《新快报》12月16日的评论说,“电影产业促进法”恐怕也要走向立法精神的反面,成为一部电影产业制约法。
“80后”电影爱好者尹元元对这种说法并不认同,“像《失恋33天》这样的片子,没有色情也没有暴力,不同样获得成功吗?”她认为,有些电影就不该通过审核,特别是色情、暴力比较严重的。尹元元前段时间看了场电影,片中一些打打杀杀的镜头特血腥,她自己都转过头不敢看,可身边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却看得目不转睛。
“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不一样,我们的文化强调和谐、含蓄、非暴力,大家内心并不喜欢所谓‘暴力美学’、‘裸露美学’,电影还非要逼着大家看。国产电影尤其不能挑战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尹元元说。
本次调查中,79.8%的受访者希望国产电影不一味学习西方,应符合中国社会的底线伦理。11.5%的人表示“不好说”,仅8.7%的人“不认同”。
不过,沈阳创业青年李泽担心,现在社会风气已然如此,青少年的好奇心又很强,电影中不让播了,他们会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告诉他们“这些是丑陋、邪恶的东西”,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调查中,47.7%的人建议将禁止性规定转换成提倡性规定,让电影有更多文化自觉意识;25.3%的人希望规定电影必须包括什么样的意识。
陆绍阳认为,我们应更全面地看待“征求意见稿”,要看到它将电影市场从不规范引向规范,看到它的推动作用和正面影响。“征求意见稿”公布第二天,股市中传媒板块全部逆势上扬,就是因为这个法体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传媒行业包括那么多门类,为什么单单推出电影促进法?因为这8年中,电影产业发展速度、影响力都超过其他行业。电影能消除接受障碍,更容易将主流的东西传播出去。出台促进法是对电影作为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定。”陆绍阳说。
51.2%的人认为电影人审美境界狭小,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尹元元说,很多电影在宣传时喜欢以“激情戏”、“裸露”为卖点。“还老喜欢翻拍。翻拍就翻拍吧,还总想以创新的理由颠覆经典。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电影拿暴力、色情博眼球,因为没有真正的创新,只能靠噱头刺激、吸引观众。”
调查中,仅37.4%的人对当下的国产电影满意,45.0%的人感觉一般,17.6%的人表示“不太满意”或“不满意”。52.2%的人感觉当下国产电影色情、暴力、低俗等问题严重,其中9.1%的人表示“非常严重”。
“现在的电影人,10个里面有8个都是‘金钱主义’价值观。拍电影先看能不能卖钱、票房怎么样。” 李泽说,“小时候看了《小兵张嘎》,就会让人产生爱国心态。现在的电影有几个能建立起这样的价值观?前两天看了部片子,感觉就是说了个什么也不是的人,因为机缘巧合变得特别厉害。这除了告诉大家‘不劳而获’,不知道还想表达什么。”
当前电影市场存在什么问题?调查中,53.7%的人指出是“以血腥、暴力、恶搞为噱头,不利于青少年成长”;51.2%的人认为“电影人审美境界狭小,缺乏社会责任意识”;46.9%的人认为“缺乏文化关怀”;42.1%的人感觉“影视文化走向低俗”;39.7%的人表示是“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
54.4%的人觉得“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越来越稀缺”;42.2%的人认为“票房和口碑倒挂现象严重”;40.4%的人选择“有影响力的青年电影人才太少”。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导演梁明告诉记者,中国电影表面上很繁荣,今年有近600部,数量上超过美国,但达到一定艺术水准的并不多。归根结底,是因为现在的电影,什么人都能拍。“去影楼当摄影师还要考资格证,还要看在哪个学校学过。怎么电影这么高雅的艺术,反而没了准入门槛?这有损于中国电影的品质。”
对于当下国产电影色情、暴力、低俗等问题,梁明表示,这和当下电影人整体水准较低有关。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又想要赚钱,只有弄点低俗的东西迎合大众。你看国外一些黑社会题材的电影,其实是有内涵的,不光是表面的暴力。可我们一些电影只学了皮毛。
63.4%的人期待电影在创新性和想象力上下功夫,而非一味制造噱头
“现在我们把电影的概念弄得很乱,好像只要是视频的东西都叫电影。”梁明说,电影必须有自己的艺术品质和技术品质,如果变成和手机视频、DV同等质量的东西,就太低级了。电影是艺术,不是游戏,不能只是为了娱乐。艺术必须有文化、有思想、有品质。
他建议建立针对电影主创人员的准入制度,“起码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至少要专门学过,在行业内从事过一段时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艺术系系主任陈旭光认为,电影人有时也比较矛盾,要考虑市场,难免急功近利。这需要各种社会力量进行调节,比如政府的控制、知识分子的批评、观众的选择。现在网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舆论、口碑的影响很大,这也会促进电影的健康发展。
李泽认为,电影的意义不在于创造多少票房,而在于对大众做出怎样的文化指引。我们应鼓励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像《孔子》、《墨攻》,以国学为特色,《梅兰芳》以京剧为特色,都很不错。56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为什么不能把这些文化作为电影背景和基础?
李泽还表示,有很多人愿意在电影中求知。比如,国外的《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等片子,能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和灵感,我们在这一块也应加强。
陈旭光说,电影在社会生活、文明传承、产业创新、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影的价值观应符合大部分人遵循的核心价值观。打个比方,一对夫妻关系不好,有些人会说“那就离婚啊”,鼓励个性解放,但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就不一定鼓励离婚,还是会“劝和不劝散”。这才是主流价值观。
调查显示,71.2%的受访者建议,国产电影不能单纯追求“大片”和创作数量,要注重电影的文化意义;63.4%的人期待电影在创新性和想象力上下功夫,而非一味制造噱头;63.1%的人认为必须让电影人明白每部影片都是价值输出,有其特定的文化贡献。
调查中,仅3.2%的人认为不需要加强电影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