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民声民情

环卫工人生存状态调查

时间:2011-10-29 15:20:45  来源:  作者:

1.jpg
一位环卫工人正在清扫街道。  首席摄影记者 游拥军 摄

2.jpg
环卫工人黄天桥趁着有空,过来帮妻子吕柳思干活。

3.jpg
还在读小学的女儿是黄天桥的骄傲,小姑娘经常拿奖状回家。  记者 苏文娟 摄

    桂林生活网讯(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秦燕)在城市生活里,环卫工人的工作早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桂林城市建设的发展,多年来,桂林的市容环卫系统职工,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市容保洁水平,为创造“洁齐美”的城市环境挥洒着他们的汗水,为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宜居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做出着他们的贡献。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在桂林“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等诸多荣誉的背后,有着全市2000多名环卫工人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奉献。

    在10月26日广西第15个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桂林环卫工人的工作和生活,对他们目前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并将之展现给读者,期望让他们得到社会的更多理解和尊重。

    工作:很脏也很累

    凌晨四点,黄秀梅已经洗漱完毕。看着女儿只是翻了个身,没被惊醒,她就匆匆出门了。

    黄秀梅是秀峰区的环卫工人。她所在的清扫班主要负责从西凤信义交叉路口到少年宫附近地段。

    黄秀梅告诉记者,环卫工的工作一般分为三班,上午班是凌晨4点半到中午12点,下午班是中午12点到晚上7点,保洁班是从晚上7点到11点。

    黄秀梅上午当班,需要凌晨起来,不吃早点就得干活。忙到早上8点时,可以休息一下吃早餐。吃完早餐后,又要进入保洁时间。下午班的程序跟上午班差不多。

    晚上的保洁班一般只有两个人,工作也不轻松。记者曾跟随环卫工人秦玉珍上保洁班。晚上7点,秦玉珍上岗,沿着信义路一路清扫下去,来回扫两次,就已经折腾到晚上将近10点半。

    秦玉珍说,这还没有到落叶季节,那时候活更多。

    据城区各环卫站负责人介绍,环卫工人担负着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道路清扫等繁重任务。他们的工作环境很艰苦,夏顶烈日,冬迎雨雪,一年365天,每天工作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而且,道路清扫大多数靠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很大。例如叠彩区环卫站共有一线环卫工人298名,要承担130条道路约16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工作,还要承担约4.1万户的上门倒垃圾工作。

    同时,时常穿行在道路上的环卫工人,还面临生命危险。“经常被车蹭到。”环卫工人秦玉珍说。而黄秀梅打扫十字路口时都要默念:“老天保佑我,一定让车看到我。”

    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环卫工人还经常遭遇歧视。黄秀梅吃米粉时,老板不给消毒碗;环卫工杨水莲劝阻乱扔果皮的年轻人时,被骂“老子不扔,你哪有饭吃?”

    针对环卫工人的工作情况,市市容管理局局长黄声奎介绍,为了让环卫工人更有保障,至2011年,全市2000多一线工人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等五险,环卫工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了保障。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环卫工人节,各级政府均开展慰问环卫工人的活动。

    为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市容局也将“提高机械化清扫率达到30%以上”和“公司化服务清扫保洁面积达到30%”两项计划列入“十二五”规划,这两项规划实现后,能让目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减半,大大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

    收入:真的很微薄

    环卫工人干的活又脏又累,但收入却真的很微薄。

    秀峰区环卫站的秦玉珍是临桂四塘人,1996年就在象山环卫站工作了。“当时工资是200多一点。”秦玉珍回忆。

    现在,扣掉保险的钱,秦玉珍每月能拿到手818元。秦玉珍家里吃的米都从乡下带来,“市场卖的太贵!”

    廖平桂和赵小平夫妇是叠彩区的环卫工人,跟秦玉珍不一样,他们夫妻是上门服务环卫工,主要工作是去各小区和门店收垃圾并运走。“经常要爬很高的楼,扛很重的垃圾。”因此,上门服务的环卫工人工资较多,即使如此,每月也只有1000元出头。

    廖平桂夫妇住在叠彩环卫站清风中转站的楼上,虽然房租、水电费都比较便宜,但一个月扣完各种费用后,也只剩600元左右,夫妻俩还要供养一对儿女读书。

    为了多赚钱,赵小平的父母也帮着收垃圾。赵小平的父亲消瘦,头发花白,背有点驼。难以想象,这样的老人还要凌晨起床爬高楼去收垃圾。

    环卫工人的工资仅够基本生活所需。“每月的工资几乎都花在了伙食上。”环卫工人黄秀梅说,“根本不敢添置新衣服。”而廖平桂夫妇的工资除了吃饭,都用在了两个读小学的孩子身上。“偶尔带孩子出去玩,也只去不要钱的联达和中心广场。”赵小平说。

    工资少,即使有医保,接受采访的环卫工人也“病不起”。象山环卫站工人杨水莲跟记者讲了一件事,杨水莲的同事,在短时间内,接连遭遇3次车祸,“每次都是被摩托车撞飞起来。”但这个同事只要身体能动了,又出来扫街,“可能我们农村人,经得撞。”杨水莲说这话时,有点心酸。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桂林市环卫工人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左右。各环卫站普遍反映,以目前社会相同工种来看,比如保姆、门卫等工作,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比他们大,而钱却比他们少很多,所以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近几年都招不到人。

    确实,记者接触过的环卫工人,几乎都是“老工人”,至少也干了10年以上。采访时,这些老工人都希望工资能再涨涨,但即使不涨,他们也会继续熬着,“熬到退休,拿养老保险”。但这份看似美好的养老保险到底每月有多少钱,他们也不知道,“总该有百把块吧。”

    尽管如此,很多环卫站反映,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上门收取垃圾是免费服务,拒绝缴纳垃圾费。如叠彩区环卫站垃圾费收费率仅为75%,也就是说,类似赵小平这样的环卫工人,每上门服务四次,就有一次收不到钱。

    这种做法,无疑使环卫工人本来微薄的工资更少了。

    为此,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行动。记者从各环卫站和桂林市市容管理局了解到,2006年底时,环卫工人的工资按照当时广西最低工资标准(560元每月)执行,后每年都有所增加,至2010年9月广西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820元每月,桂林环卫工人的工资也有所上调,部分城区的工人工资最高涨到了980元每月。目前,七星环卫站环卫工人的平均工资是980元每月,象山环卫站环卫工人的平均工资为960元每月。

    市市容管理局局长黄声奎告诉记者,2011年,五城区环卫工人的工资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增长了130元左右,为稳定环卫队伍,把环卫工人待遇落到实处,接下来将逐步落实环卫工人工资增长机制,使环卫工人福利待遇得到较大提高。

    生活:住上廉租房

    以环卫工人目前的收入,买房对他们来说只能是个梦。他们大多都在租房住,而且还只能租住那些环境差、价格便宜的房子。

    七星区环卫工人黄天桥租住在七星区桂林医学院旁边下关村一间民房里。房间30平米左右,摆放完两张双人床后,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小衣柜、旧茶几等杂乱地堆放在床尾。黄天桥的妻子吕柳思也是环卫工,为照顾孩子,黄天桥的母亲从乡下来帮忙。

    黄天桥说,这栋楼大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平时做饭没有煤气,就用柴火。

    幸运的是,黄天桥夫妻俩申请到了政府为环卫工人建的廉租房,“就在瓦窑,”黄天桥说“有两房一厅,真宽敞。”

    叠彩区的廖平桂夫妇刚住在垃圾中转站楼上时,只有一个30平米大的房间,空间不够,他们就在阳台上放了一个架子床,一双儿女睡上铺,赵小平的父母睡下铺。就这样住了好长一段时间,环卫站的领导才好不容易帮他们又找到一间房,让老人和小孩不再挤阳台。

    不过,廖平桂夫妇也即将搬进芳华路的廉租房,“钥匙拿到手了,就是还没交房。”说起廉租房,夫妻俩都很期待。

    秀峰区的环卫工人秦玉珍更期待廉租房,因为条件不合格,秦玉珍至今还租住在甲山附近的民房中,简陋的居住环境,孩子大人都挤在狭小的空间中。

    对于现状,秦玉珍多少有点认命,她说,自己没文化,没本事,“要不然也不会当环卫工。”秦玉珍有很多同乡也是环卫工人,她说,像她这种年纪的农村人,不能出去闯荡,也不可能再改变什么,只希望安分做这份工作,熬到退休。“被人骂,被人歧视,随他们去吧,我还得生活。”

    不过,政府专门为环卫工人建的廉租房,也许又给秦玉珍这样的环卫工人增添了一点美好生活的希望。

    记者从市容局了解倒,根据2010年初的调查统计,环卫一线困难职工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0元/月,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7.6平方米,低于2009年桂林市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自2007年市政府把廉租住房建设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工程以来,桂林市委、市政府首先将环卫工人列为廉租住房优先分配的对象。截止到2010年底,市环卫系统一线困难职工,共获得政府分配的廉租住房742套,环卫困难职工的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家庭:孩子读书难

    黄秀梅也是分到廉租房的环卫工人之一,但女儿在铁西附近读书,为了女儿,她只好继续租用铁西附近的民房。

    黄秀梅说,孩子对父母的环卫工职业有些敏感。每次有同学来家玩,小姑娘总是把同学拦在门外,自己先进门看看妈妈是不是还穿着工作服,“如果还穿着,一定会央求我换掉。”

    在黄天桥家中采访时,恰逢他女儿放学。小姑娘很活泼,看到陌生人后会主动喊“阿姨好。”

    黄天桥也为这个女儿骄傲,因为小家伙成绩很好,“在班里排前几名。”而且其他方面发展也不错,前几天,还刚拿了学校的长跑冠军。

    为了女儿读书,黄天桥周末才回到瓦窑的廉租房,平时就挤在出租房里。

    黄天桥说,女儿的同学知道她父母的职业,但女儿很要强“从不让他们笑话”。

    记者了解到,桂林的环卫工人大多来自周边县区,很多是夫妻同为环卫工人。目前,市内一线环卫工人共2000多人,其中秀峰区一线环卫工人363人,有60对环卫工人双职工;叠彩区有一线环卫工人298人,有70多对双职工;而七星区有120多户双职工环卫工人,占总数的近一半。

    这些环卫工家庭,一般都把稍大些的孩子留在乡下读书,小一点的孩子才带进城来。虽然他们也很关心子女的教育,但工作上的特点,使他们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也不多,难得陪孩子出去玩。

    一些接受采访的环卫工告诉记者,他们也注意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学生相比,存在自卑、不愿意与人接触的问题。“他不怎么和同学玩。”廖平桂说:“但回到家里,却和周围的小孩玩得很好。”

    受访者都表示,他们不希望孩子再走自己走过的路,但想到孩子逐渐长大即将面临的高额学费“也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遇到孩子入学,领导都会帮打报告,找校长。”黄秀梅说,城区的环卫站都会着手帮助解决职工小孩的入学问题。

    据了解,环卫工人在入住廉租房时,市委、市政府也会联系廉租房小区所在的城区教育部门,安排困难环卫职工小孩就近上学,解决他们离校远、读书难的问题。

    虽然政府出手相助,但暂时还不能满足全部环卫工人子女的求学需要。黄天桥现在想让女儿到瓦窑附近读书,“但学校教室已经满了,没办法。”所以,黄天桥的女儿现在还在七星中心校读书。

    短评

    环卫工与乔布斯都值得尊重

    ■陆汝安

    乔布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改变了一个时代,他遗留下来的思想已经成为人类的财富。

    当我们把环卫工人和乔布斯并列在一起,确实有些奇怪,他们怎么可能相提并论?

    是的,相对于乔布斯,环卫工人是一个太底层的职业;相对于乔布斯对时代的巨大贡献,环卫工的工作是太微不足道了。

    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们默默清扫大街小巷时,我们已习惯了从他们身边走过却视而不见。

    只有当某个时候,比如说每年的环卫节,我们才想起他们,想起要赞美他们。

    人们为此给他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称谓——— 城市美容师,使他们的职业看上去更像一份美好而浪漫的事业。

    然而,再美好的称谓,也掩盖不了他们的艰辛和卑微。只有当你走近他们,你才会明白,他们有多累,有多脏,他们活得有多么地不容易。在尘土中挥汗,与雨雪为伴。没有诗意,只有汗水,只有辛劳。

    即使这样,也难得给他们带来光荣。他们吃米粉,老板拒绝提供消毒碗,他们的女儿害怕同学看见他们穿着环卫服。“老子不扔,你哪有饭吃?”这样的辱骂很伤人,但他们除了无言忍受,又能怎样?

    可就是这样一个卑微而容易被人遗忘的群体,却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支撑。他们将肮脏带走,将整洁留下。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只要短短几天,我们的城市就会变成什么样?

    是的,我们的时代固然需要乔布斯这样的伟大人物,也同样需要环卫工这样默默无闻的劳动群体。虽然他们的工作无需创意,也无需激情,但这不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敬业。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支撑城市的运转,夯实时代的地基。

    没有卑微,就没有伟大;没有坚实的大地,乔布斯们又怎么可能在时代的舞台上指点江山、创造辉煌?

    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卫工和乔布斯一样,都值得尊重。

    因而,当你在仰视乔布斯的时候,也别忘了那些卑微的、无言的劳动者。不论他们工作性质如何,不论他们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他们都是值得尊重的,他们同样是我们时代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