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飞越视界

中石油枣庄新员工突然被停工

时间:2011-11-17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齐鲁晚报

  中石油退回的合同,原因据说是公司增效减员。

  10日,市民张女士给齐鲁晚报热线打来电话,称她是中国石油枣庄销售分公司8月份新招聘的员工,已经工作两个多月了,但是11月9日正在上班的她却接到通知要求去公司人事处报道,结果却被要求签订一协议,让她停工。而被要求停工的还不止她一个,这让他们很是郁闷。

  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停工通知

  11月10日,记者见到了张女士和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数名同事,他们给记者讲述了所遭遇的郁闷事。

  张女士告诉记者,9日,她正在中国石油公司枣庄销售分公司的一家加油站上班,上班期间她接到了公司的通知,要求她到公司人力资源部报到。当她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以后发现很多同事都在。然后人力资源部的王苏给他们一份“协议”,“协议”称让他们离开工作岗位并且给他们多发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

  张女士表示,他们是中石油枣庄销售分公司今年8月份统一招聘进来的新职工,当时公司在报纸和网络上都有招聘启事。在看到招聘启示后,她辞掉了自己在徐州的工作,通过第一轮面试、笔试、第二轮面试层层选拔后才进入公司的。今年8月30日,张女士正式来到公司参加培训,并于9月9日来到加油站上班。

  张女士说,当时来公司时公司承诺只要不犯错误顺利经过试用期就可以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公司要自己交照片、无犯罪证明、无职业证明等相关证件,并且给了自己两份合同,要求签订后交往公司。在交上合同后,张女士便开始等待。但是没想到的是,后来公司竟然将合同还给了她,说是山东总公司不同意与她签订合同,并且在9日让她签订协议离开岗位。记者采访得知,与张女士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其他几位员工。

  去协商却被要求等15个工作日

  张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当时对于这样的“协议”表示了不满和不解,拒绝签订“协议”并且要求公司给出合理解释,公司人力资源部的王苏要他们派代表去谈。随后,张女士被推选为员工代表前去和王苏交涉。“王苏告诉我公司并不是解雇我们,而是让我们停工,但是当我问她那我们到底还能不能上班时,她告诉我只要是公司再次招聘,人人都有机会,要是现在想上班也可以,但是是无偿的,这不是解雇这是什么意思。”张女士告诉记者。张女士表示,王苏解释这次是因为总公司要求减员增效才做出这个决定的。

  张女士说,最后王苏让他们将自己的要求写在纸上并且签名,他们就写了,而且要求11月11日前要求答复,但是后来再去找他们时却被告知要15个工作日内给出解释。

  用人单位:并不是解雇,只是暂时停工

  10日下午,记者以张女士朋友的身份与张女士等人再次来到了中石油枣庄销售分公司,在人力资源部却被告知王苏有事不在,而张女士等则与一名叫做肖猛的工作人员交谈了起来。

  在交谈中张女士又问起了为何遭到解雇,肖猛说,这不是解雇,只是停工。当记者问起原因以及是否还能再次上班时,肖猛表示他无法回答,他只能转达领导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给王苏打电话。

  随后张女士拨通了人事处有关负责人王苏的电话,张女士问及王苏关于自己被裁的事情,王苏却一直表示上次与张女士交谈的时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王苏表示,她今天不舒服,发烧了,她正在打吊针,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等她好了去办公室交流。“你不是要咨询律师吗,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去找律师,我们协议和赔偿都是按照法律程序的。”王苏告诉张女士。

  14日,记者拨通了人力资源部王苏的电话,王苏告诉记者,公司并不是要解雇这些员工,而是作为公司的储备员工使用。她表示,这些人已经经过培训,现在只是暂时停工,过一到两个月就会与他们签合同。王苏告诉记者,只要到时这些人没有违反公司的规定,无犯罪记录和其他劳务合同等就可与其签约,并且现在可以做一个双方的书面保证。

  □律师说法 不满一年辞员工 要发双倍工资

  10日下午,记者就张女士和她同事的遭遇咨询了山东信雅律师事务所的王历程律师。王历程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中石油的做法并未违法。王历程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公司招聘员工时,如果在工作一个月后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工作年限在一年内的,辞退员工时应发给员工工作时间的双倍工资,如果超过一年的,则成为无固定期限的长期合同。

  很多市民表示,虽然张女士他们并没有和中石油枣庄销售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规定劳动时限,因此张女士他们所遭遇的事情并没有超出法律界限,但于理却讲不大通,刚把人招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人撵走,用人太随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