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博闻、姜辰蓉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程过半,中国军团表现依旧难如人意。在22支参赛队伍中,多支来自国内的队伍排名靠后。
历经十年风雨,虽然环湖赛已成为中国自行车运动的“新名片”,并成长为亚洲顶级赛事,但作为“家里人”的中国车队依然难堪大任,赛事运作的日渐成熟与“青涩”的比赛成绩形成鲜明对比,宛如一种腾出家里地方让别人做游戏的感觉。
缺少稳定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训练不够系统、大赛经验匮乏等成为阻碍中国该项目发展的桎梏,我国在公路自行车的道路上将何去何从?也许,在给足时间允许其慢慢成长的同时,也到了该做出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的时候。
中国车队的“鸡与蛋”困惑
“这就好比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前中国公路自行车队主教练付廷德说,“成绩不理想,大企业自然不愿意投钱,人家看重的是你车队的品牌价值和广告效应。反过来说,没人愿意出钱,车队在有众多职业化车队参与的高水平赛事上出成绩也并非易事。”
成绩的不理想体现在多个方面,与国外的优秀职业化车队相比,中国车队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从硬件来看,我国队员无论在平时训练还是比赛中使用的装备都显得有些“寒酸”。单就赛车而言,无可置疑,好的赛车对于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比赛成绩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职业队的一辆赛车动辄十几万元,而我们自己用的车子价格还不到人家的一半,”付廷德说。此前的几届环湖赛上,就曾多次发生过队员车子在比赛中突然爆胎、链条断裂等状况。
此外,在欧洲,一支优秀的自行车队还拥有经验丰富的团队作为技术和后备支持,包括经理、领队、按摩师、机械师等一整套人马。记者也在环湖赛上观察到,每场比赛过后,很多国外职业队中的专业机械师都会针对选手们的赛车状况和比赛路段进行调试,并对赛车进行清洗。而一旁的大多中国选手则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自行车群众基础薄弱、关注度低、梯队建设跟不上、参赛队员的“青黄不接”也是目前中国公路自行车队伍面临的现状。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本届环湖赛的国际裁判迈克尔·罗伯特,他告诉记者,据他所知,目前中国的自行车协会下注册的专业车手只有2000名左右,而在法国这一数量可以达到20万左右,是中国的100倍。
“国外很多车队都有一二线队伍,能力强的参加像环法等高水平比赛,年轻的经验不足的车手可以参加一些低级别比赛,”付廷德说,“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人才储备跟不上,一批成绩不错的老队员退下后,新的后备力量跟不上,有时调配起来会显得‘捉襟见肘’。”
借鉴国外职业化模式 企业介入、以赛代练
去年风光无限的团体卫冕冠军,来自伊朗的传统强队大不里士石化队领队拉民·达格尔告诉记者,很多国外专业人士都认为,其实中国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并不差,车队缺少的是稳定而强有力的来自企业的资金支持,队员缺少的则是多参加国际性大赛带来的经验。
原国际自行车联盟培训部主任、本届环湖赛特邀嘉宾路西昂·巴意先生表示,真正的高水平车队具有很多套的比赛战术安排,每位选手各有所长,有的善于冲刺、有的善于爬坡、有的技术特点平均。中国选手则缺乏团队配合,在过去的两三个赛段就可以看到有的中国车手一马当先地冲出大团,在保持长时间领骑后,由于缺少队友的配合而不能“笑到最后”的场景。
巴意指出,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大赛的历练,应该让中国车手走向世界,多参加国际型大赛,向世界级的优秀对手学习,多多积累经验。
来自青海天佑德队的领队闫力告诉记者,目前车队的参赛次数已经较往年有所增加,但亚洲范围内的职业比赛全年也就两三次,在国内的10次左右,这还不包括代表省队参加的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等国内赛事。
“国外的很多职业选手都是常年在比赛,他们有全年的作战计划表,什么时候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并穿插着商业性比赛作调整,这样便于车手保持良好状态,有能有效控制强度,”巴意说,“‘以赛代练’,通过大赛锻炼队伍,帮助队员成长是一个十分有效而正确的途径。”
本届比赛的总裁判长,来自比利时的卢克·吉森也为中国自行车的发展“传经送宝”,他建议国内车队在队伍宣传、包装和推广上多向国外职业队学习,很多环法级别车队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这对于提升车队知名度,吸引来自大企业的赞助十分重要,而中国车队的网站他好像从来没看到过。
稳定强力的资金支持是保证一支车队在“硬软”两方面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这些单靠国家的财力支持不可能完成,来自香港的资深国际裁判陈镇鸿谈到,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职业化车队发展的成功经验,适时地走市场化路线,吸引企业作为赞助方参与进来,同时建立“成绩决定工资”的队内竞争和队员激励机制,避免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
拒绝“拿来主义” 探索中国式职业化道路
国外的职业化经验并非需要“照搬拿来”,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体制进行“量体裁衣”。
其实,中国青海天佑德洲际职业队已经成为国内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职业自行车队之一,该队在职业化道路上做出积极探索。虽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这支队伍并不是完全走市场、按职业队的路子运作,但领队闫力表示,在体制的框架内做出职业化的大胆尝试已经为青海本土公路自行车队员们的成长带来好处,现在车队的成绩每年提高,小伙子们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
包括此前以国家队身份参加的付廷德的队伍,本届赛事也摇身一变成为某知名运动品牌企业赞助的职业车队。虽然,这种支持的力度规模以及是否会持续下去还不得而知,但改变正在发生,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纵观中国自行车运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一直在进步。虽然中国传统的“体校—省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有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其在许多项目上的成功。各个项目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即便如职业化程度很高的足球、篮球,如果不审慎度之,也会出现在错误的泥潭里挣扎的现象。包括李娜在职业网球上的成功经验也未必都能够在其他项目上复制,这是一个特定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具备特定条件产生的结果。
因此,对于中国公路自行车而言,发展道路上的探索尝试迫在眉睫,但对于职业化则不可操之过急,“照单全收”,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在学习中进步,在汲取中前进,走“中国特色”的职业化道路乃为发展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