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自然资源 > 专题

山东大力弘扬孝文化,将“孝道”作为文化品牌来打造和推广

时间:2014-07-16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不孝思想颇有抬头的今天,山东大力弘扬扎根于历史和民间的孝文化,将“孝道”作为文化品牌来打造和推广。随着现代孝道之风深入人心,古老的孝文化在齐鲁大地焕发出了时代光彩。

 
  草根典范教化育人
 
  长清区孝里镇自古以孝闻名,是远近有名的慈孝之乡。“二十四孝”故事中的“郭巨埋子”,就发生在这里。
 
  时至今日,一走进孝里,就能感到浓浓的孝文化气息。镇上的一大盛事,就是举办孝文化节。每年,经过村民推荐、干部走访等程序,评出“十大孝子”身披大红花上台接受表彰。这样隆重的仪式,孝里已经举办了七届,培养了一大批村民们争相传诵的“草根典范”。镇上还专门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中华孝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让村民们最直观地接受孝文化的熏陶。
 
  “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郭巨埋子’的做法好像有悖人伦。但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长幼无序、儿女不孝等社会现象沉渣泛起之时,科学地继承发扬孝文化,意义非常重大。”长清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孙静这样阐释这些举措的初衷。
 
  在青州,对孝道的重视也被提到了空前高度。在黄楼街道东坝村,记者一进村委办公室就看到两摞一米多高的书籍。村干部介绍说,这是村里统一印制的《弟子规读本》,全村村民人手一本,免费发放。村民董瑞德说,这书通俗易懂,周末还有专家来村里讲解,教会了年轻人不少老规矩。“前几年村里集体搬上了楼房,因为利益分配,不少家庭儿女和老人产生了矛盾。这几年,村里花大力气以孝治村,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明显好转。”东坝村村主任刘海光告诉记者。
 
  不只是东坝村,“读道德书籍 学道德典型”活动在青州全面推开。截至目前,全市已印发《孝德教育读本》《弟子规读本》10万余册,编印其他孝德读物20余种,“下一步我们还要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孝德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青州市文明办副主任高丽丽说,以弘扬孝文化为切入点,青州把孝德教育贯穿于治市、治村、治家之中,充分发挥孝在教化育人、社会秩序构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建章立制入耳入心
 
  要让孝道入耳入心,仅靠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孝的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更新,需要不断引导、建章立制,赋予孝道新的时代内涵。
 
  长清的不少村庄有“晒被子”的传统,每年重阳节,村干部都会请村民把自家老人的被子抱出来,挂在村头晒一晒,比一比谁家的被子更干净、更软和。从被子上,村民们一眼就看出哪家子女更孝敬老人。
 
  一床被子,不过是生活中的细节,却是孝的生动体现。借鉴这一传统,长清在全区开展“孝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对“怎样行孝”提出具体、可行的引导方向。在农村,部分老人生活条件仍然较差,当地就提出了“每月为父母改善一次生活、每月给父母清扫一次居所、每年给父母增添一套新衣、定期为父母换洗一次被褥”的孝行标准。在城区,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强烈,孝行标准也就相应定为“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请父母吃一次团圆饭、每年带父母检查一次身体、定期陪父母参加一次文体活动”。
 
  政策的刚性作用,则可使敬老爱老长期性、制度化。在青州,孝文化被广泛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在确立孝行标准、党员干部带头、监管措施到位的基础上,青州大力完善社会服务,围绕老年人就医、出行、娱乐等日常生活,在车站、影剧院、公园以及商场、银行等场所,开设老人专用通道、窗口及“孝老服务岗”,全面落实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免医疗挂号费、免公园门票等优待政策。同时,广泛组织学生、志愿者及民间组织为孤寡、贫困老人做好事、送温暖,逐步建立起尊老、敬老的长效机制。
 
  孝亲敬老蔚然成风
 
  文化如水,柔而有力。在孝文化的熏陶下,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脱颖而出,也为山东营造出了民风淳厚、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长清区委书记王京文告诉记者,从孝文化入手,“厚德长清”建设点燃了长清大地真善美的火花。仅这几年,长清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1人,“山东好人”3人,省、市道德模范15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社会风气不断改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传统的村居熟人社会受到冲击,这对社会发展和群众心理的影响不可低估。青州实施的孝德工程,推动了新型村居文化的发展,使群众享受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不断充实其幸福感。
 
  位于青州西南山区的侯王村,全村1017口人,60岁以上老人占了15%。通过近15年的以孝治村,如今孝亲敬老蔚然成风,先后被评为全国和省文明村。近几年,村里决定发展有机农业。“联系几家企业都非常顺利,他们都觉得我们村风好,跟我们合作肯定差不了。”村党支部书记冯先家说。眼下,侯王有机草莓基地仅旅游采摘年收入就达60多万元,村里还成立了9家以“孝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农家乐,每个周末都有城里人带着父母来体验。“我们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都把这归结为以孝治村的结果。”冯先家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