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自然资源 > 专题

济宁成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培养后备人才

时间:2012-07-12  来源:问绿网  作者:问绿网

    昨天(11日),山东省名中医杜纪鸣在传承工作室接诊,他的徒弟刘志华在对面记录,这是刘志华跟师傅学习的场景。近日,山东省济宁市卫生局邀请20名名中医,成立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杜纪鸣传承工作室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这种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济宁中医后备人才。

    20位名中医坐堂授徒

    11日下午,在杜纪鸣传承工作室里,部分患者在排队候诊,杜纪鸣正在为一名女士把脉,刘志华坐在他的对面记录。“不要小看这些学生,他们都是优秀的中青年主治医生,有8年临床经验,能独当一面。”杜纪鸣告诉记者,把中医传承融入常规的诊疗过程,在诊疗过程中,把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教学相长,师徒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己再一次学习的过程。”杜纪鸣说,尤其是带徒弟时,要言传身教,反复讨论;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罕见的疾病,要进行集中讨论。讨论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过去疑惑可能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杜纪鸣说,中医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文化和艺术。和西医有所不同,中医需要言传身教,需要传帮带。徒弟要有悟性,要善于发现老师经验的精髓,在汲取精华的同时,不断充实、更新自身的临床经验。

    济宁市卫生局中医管理科科长唐长冬介绍,这20名师傅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的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有的是中医单项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这些师傅中只有两名是济宁本地的,其他的18名都是国内知名的名中医。通过专家的集聚效应,培养济宁中医药的后备人才。

    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不仅仅设在济宁城区的中医院,任城区、泗水县、汶上县的中医院也设有传承工作室。这些名中医也会定期到县级中医院坐诊,培养县级中医院的后备人才。

    他是领军人物的徒弟

    济宁市中医院副院长王祥生是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受益者,他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姚源璋的徒弟,姚源璋是国内肾病内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师傅为患者看病,我就在一旁抄方。患者的脉象如何、问诊情况,整个诊疗过程,我都做记录。”王祥生说,正是通过系列的病例回顾,不断总结诊疗过程,领会师傅的学术思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

    说起他的收获,他回忆起曾接诊过的一位蛋白尿患者,这名患者曾进行过多次治疗,但是效果一直不理想。王祥生采用师傅的清化湿瘀理论进行治疗。一年多了,这名患者的蛋白尿没有再犯。

    “如果没有中医传承工作室,我哪有机会和这样的领军人物接触,更不可能成为师徒关系。”王祥生说,他的临床经验,我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应用于临床。

    唐长冬介绍,济宁市只有4名山东省名中医,有两名已经年事已高,不能再为患者看病了。如果再不进行传承,很多中医适宜技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济宁市中医院院长常振华表示,中医是一门传承性极强的医学科学,没有传承就谈不上发展。几千年来师承模式,一直在中医教育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师承是继承中医临床经验的一个关键。

    探索中医传承的载体

    国内有关资料显示,国内每年都有近20项中医药技艺濒临失传。中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似,都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很多民间偏方、土方在治疗少数疾病时,确实有效。”王祥生说,但是它们是依靠口口相传,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难以证实其科学性。尽管如此,对它们也不能进行全盘否定。

    王祥生认为,在进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民间偏方、土方也需要进行保护。如果不进行保护,随着一批老中医的隐退,它们也将逐渐失传。

    唐长冬说,中医传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它需要实实在在的一个载体。济宁市设立的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也是一种探索,它把短暂的名医走穴,转变成一种长效机制,让名医在济宁扎根,不断壮大济宁的中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