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7-02 来源:南风窗 作者:石 破
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目前国内民众普遍感觉食品很不安全,但食品生产企业感觉自己更不安全,前有冠生园、三鹿等奶制品企业,后有“全球第一大屠夫”双汇,都是一个不小心,上百亿资产灰飞烟灭,甚至企业倒闭,连命都没了。因此现在食品企业的老总们有一种论调,认为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出问题的只是少数食品,不能要求百分之百的安全;认为公众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已成惊弓之鸟;认为媒体误导公众等。
政府对企业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有点儿类似于扫黄打非,既不承认其合法,又默许其存在,但一旦问题被捅出来了,政府就要迅即出手,严厉打击,杀一儆百。在这方面,政府部门与食品企业甚至达成了一种默契。打破这种默契的是谁呢?是媒体。像过期月饼、毒奶粉、瘦肉精这类事件,都是由媒体首先揭发出来的,所以食品企业很怕媒体。但除了媒体外,还有一股很重要的力量,是网民。网民的情绪,代表着普通社会公众的情绪:一是公众在长期的受剥夺感、受欺骗感支配下,社会信任极其脆弱,确实已成惊弓之鸟,比如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中国许多地方的民众就赶快抢购食盐。二是传统的仇富心态、“为富不仁”观念、认定大企业都有“原罪”心态,导致作为权势和财富象征的大企业,一直承受着公众苛刻、疑忌的审视。
河南是全国最大的食品加工业基地。河南一些大型食品企业老总曾经认为:“我们大企业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出在那些没有执照的小作坊、小工厂。”但是近年来连续爆发的食品安全丑闻,恰恰就是发生在行业巨头们的身上。公众不是不知道街边的烤肉串吃多了会致癌,火锅店的很多原料里有吊白粉、食用胶,早餐摊点卖的油条里致癌物的作用说不定还超过了含瘦肉精的双汇猪肉,但一是他在知情的前提下仍去选择,是“自愿上钩”;二是他对小业主、小摊主有天然的同情,认为大家同属弱势群体,不必要求过高,而对出了问题的食品行业巨头们,公众发泄的怒气显然远远超过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