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14 来源:山东共青团 作者:宣传部
——山东全面提升共青团事业发展水平系列报道
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码放着技能类、励志类书籍,这样的图书角并非建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图书室,而是设在一个终日机器轰鸣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车间。
走进山东诸城奥铃汽车厂的生产车间,你会发现,共有11个这样的图书角。工作日午休时间,在这里读书的青工构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图书角是诸城奥铃汽车厂团委尝试进行制度建设、打造“学习型团委”的一部分。该团委探索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统一的规范化企业团建制度,制定各种团委工作制度与流程,并适应企业需求建立人才储备库,通过制度支撑、阵地建设、项目运作以及模型管理等多种渠道,极大激发了团员青年的工作能动性。
放眼整个山东,不难发现,制度建设始终贯穿团山东省委“建设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全过程,而且,随着工作的深入推动,团山东省委逐渐在制度建设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
进行制度建设过程中,培养干部的团的自身建设始终被摆在突出位置。
在工作过程中,团山东省委书记王磊发现,有的团干部成长观存在偏差,比如过分关注职务级别,“自我设计”过多,老想着如何“升级进档”,心态浮躁而忽视党性、品德、能力的培养提升,给个人成长和团的事业发展都带来一定的危害。
王磊说:“要全面提升共青团事业发展水平,关键是靠广大团干部来落实。有什么样的组织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为了营造公开、平等、竞争的干部成长良好环境,我们致力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团干部培养机制,激励年轻干部树立‘以才能增长为核心’的正确成长观,自觉将政治素质提升、工作能力锻炼和优良作风养成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干共青团工作为了什么?在团的岗位上要干什么?工作的动力是什么?将来转岗留些什么?王磊要求团干部时刻保持清醒,常常想一想这四个“什么”。
针对团的岗位流动性强、人员变动快的特点,团山东省委在工作保障上,突出三项机制建设:健全激励和问责相结合的动力传导机制,健全目标考核和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的工作评价机制,健全“以人的才能增长为核心”的干部成长激励机制。
“这三项机制是相辅相成、互相包容的统一体,须统筹配套,不能片面强调、割裂开来。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健全完善‘以人的才能增长为核心’的团干部培养激励机制。”王磊说。
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同时也意味着工作格局的创新。
为优化基层共青团工作“大环境”,团山东省委积极争取,逐一推动,先后围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乡镇团委班子建设、县乡团委集中换届、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等12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意见和政策,同时对全团带队、共青团理论研究和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制定了制度措施。
近期,团山东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干部双重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制度性文件,将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制度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长期以来,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力量充实受制于相应待遇政策的不完备。对此,团山东省委联合山东省人社厅、省教育厅修订完善了《山东省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辅导员的待遇”独立成章,明确规定:“学校大队辅导员享受学校中层或中层以上干部待遇,参加学校校务会议”;“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计入工作量,并相应酌减辅导员授课时数”;“少先队辅导员要享受一定的岗位津贴待遇”。
在不断完善机制的过程中,有时也会碰到困扰。团山东省委曾通过信息采集的方式,对全省99所高校的团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总结分析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优势的同时,他们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如:团委书记、副书记年龄偏大,兼职团干部占一定比例,等等。
在此调研基础上,团山东省委联合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加快高校团干部培养,切实做好高校团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转岗输送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