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6-23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
1933年的济南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1933年8月18日,原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李春亭等九位共产党员在泺口刑场英勇就义。七十多年后,在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前,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共产党人的浩然气节。
泺口九烈士纪念碑 资料照片
【瞻仰】
站在纪念碑前,感受到烈士们的浩然之气
6月22日上午,记者沿着泺口黄河浮桥南头的黄河大坝向西大约2公里,来到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前。
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及碑文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庄重醒目。纪念碑高6米、宽8米、厚2米,给人一种现代感、崇高感和视觉冲击力。
站在纪念碑前,记者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当年那悲壮的一幕,经过了七十多年的岁月,烈士们的浩然之气依然可以感受得到。
【历史】
白色恐怖下,他们宁死不屈地斗争
碑文上写道,1933年8月18日,九位共产党员在此英勇就义,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残酷杀害。“当年,他们是在山东各个地方从事工作时被捕的。”附近一居民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不是泺口人,但他们让我们感到骄傲。”
泺口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九位烈士当中,有一位安徽人、一位四川人、一位江苏人,另外六位皆是山东人。
“其中两位是同胞兄弟,都是临沂人,他们分别叫孙善帅和孙善师。孙善帅1931年冬入党,曾任共青团山东省特委代理书记。孙善师1926年冬入党,曾任中共郯城县委组织委员。”
“除了孙家兄弟外,原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李春亭、原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李伟仁、原共青团青岛市委书记张福林、原中共徐海蚌特委鲁南特派员唐东华、原中共益都县委书记段亦民、原中共益都县委书记郑心亭、原中共青岛市委秘书王常怡等七人也在这里英勇就义。”
据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4月3日,泺口九烈士纪念碑落成揭幕,这座铭记英烈、砥砺后人的巍巍丰碑成为一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永久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瞻仰。
“泺口九烈士”英雄谱
李春亭,原名祖茂林,1901年生于安徽,1926年3月入党,曾任中共济南市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
李伟仁,原名刘远翔,1904年生于四川,1925年底入党,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
孙善帅,原名孙镇东,1908年生于临沂,1933年2月在济南被捕。
张福林,原名张梦荪,1910年生于山东博兴,1928年入党,曾任共青团青岛市委书记,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
唐东华,原名唐纪虞,1905年生于江苏,1927年春入党,曾任中共徐海蚌特委鲁南特派员,1932年10月在郯城被捕。
段亦民,原名段明光,1900年生于山东临朐,1926年秋入党,曾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1932年9月在益都被捕。
郑心亭,原名郑云岫,1909年生于山东益都(今青州),1926年入党,曾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1932年8月在益都被捕。
孙善师,原名孙镇国,1904年生于临沂,1932年7月在郯城被捕。
王常怡,原名王清怡,1905年生于山东黄县(今龙口),1931年入党,曾任中共青岛市委秘书,1932年5月在青岛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