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9-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财经日报:从社会影响力角度来讲,“零公里行动”非常成功,有没有什么机制来保护这种民间环保行动?有人会说,过两年王石不关注这个事了,这事也就慢慢冷却下来了。
王石:有这种可能,因为这个没法证实。其实现在一做这种环保行动,马上有人出来质问这个道德性,或者说能不能持续。而我认为,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还有就是你是不是在这个行动中起到了作用。某种运动能不能持续下去是有许多因素的,不是我一个人和万科公益基金会能决定的。仅仅靠民间组织是不够的,政府、媒体都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日报:谈到民间组织,这么多年你参加公益活动,有没有让你觉得失败的经历?
王石:公益环保活动,它不像企业,成功失败很容易评估。我个人觉得阿拉善对我个人来说影响是蛮大的,最重要的是让我能够找回自我。因为参加这个组织的都是各行各业的老大,毕竟企业家是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出来的,他的承受力、感悟力都比较强,但正因为如此,往往会有一种不自觉的盲目骄傲自大,通过做环保活动,来协商来探讨,让你从盲目自大再回到谦卑,这点是很重要的。这些年通过阿拉善,我真正懂得了“妥协”这两个字的含义。妥协不仅要倾听不同意见、对立意见,还要能将不同意见融入自己的观点中。
日报:现在很多人凡事必谈低碳、环保,你觉得在这个大环境下有没有需要我们警惕的一些方面?
王石:我的看法可能不大一样。我觉得大家都在谈低碳没什么不好的,现在不是谈得多,而是谈得还不够。因为我觉得低碳环保首先是一种态度,其次才是一种行动。有人讲总比没人讲好。
绿色建筑谁埋单?
日报:现在很多人说新经济,像风能、太阳能这些会成为下一轮经济的引擎,但也有人认为我们首先要把交通、建筑、民生这方面的减排做好。你怎么看?
王石:角度不一样,我们是搞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可能更重要。我们社会的总能耗35%都是消耗在住宅消费上。所以这一块的空间非常大。现在住建部推行的绿色三星建筑标准,要求在舒适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建筑能耗比现有国家标准提高20%到30%。今年我们明确了一个指标,绿色三星建筑的开工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到2015年,万科全部新建建筑都要达到绿色标准。
日报:其实人们一直在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这种绿色建筑多增加出来的成本有多少?这部分到底应该由谁来埋单?
王石:达到绿色三星标准的建筑平均每平方米大概要多出几十到几百元的成本。工业发达国家这部分是由发展商、政府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的。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讲,只有发展商来承担。所以我们今年开工面积是800多万平方米,为什么不全部用这个标准来做,就是考虑成本因素。
不过今年北京市政府计划给一些补贴,给做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增加一部分容积率,我们测算这相当于每平方米补贴100元钱。而以后随着消费者意识的加强,也会愿意承担一些,因为绿色建筑是节水节电的,前期投资的成本几年之内是可以收回的。绿色产业一定是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要抢在前面。
底线变最高标准
日报:其实六十对人生来说,已经开始步入老年的阶段。如果让你回过头来看自己过去这60年的经历,你怎么评价自己?
王石:我知道自己即将进入老年,但要对自己的前半生和走完的路盖棺定论的话,还没这个打算。
现在主要在反思。你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到底为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你做了什么。
我到深圳之前,在社会上一直是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去当兵,再到上大学,基本都是被动的。32岁从广州到深圳之后,一直到现在,应该是有自己的选择,非常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当然你说解放,是不是一切都也很自由,那也未必,但至少你可以选择。但选择不等于放任,不等于不承担责任。
日报:你自己有信仰吗?你怎样看待现在这个信仰缺失的社会?
王石:不一定有上帝,但有没有另外一个存在呢?我认为,你可以不信上帝,但是你不可以没有宗教情怀。
我个人来说,我不信上帝,但是我有我的底线,比如我不行贿、不撒谎、做人讲诚信,但是你会发现,在这个社会上这些不是底线,而是很高的标准。
然后你重新看这个社会,大家都说信仰消失了,道德沦丧,我觉得没有。过去是不容许你释放,但不代表大家觉悟都很高。只不过现在人性都释放出来了,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如果大家都把讲诚信当作底线,那是违反人性的。换句话说,用底线来讲,你真的很高尚吗,你知道你不高尚。那么同样,你对那些没做到的人予以谅解,这样对社会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