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住房建设 > 专题

山东矿难3名遇难救援者申报烈士

时间:2011-07-22  来源:新京报   作者:褚朝新

53514166.jpg

 7月16日下午,防备煤矿大院内,身着橙色救援服的救援队员准备下井搜救。本报记者 褚朝新 摄

 

 2.jpg

7月12日,遇难者家属等待探视遗体。

    7月6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防备煤矿发生火灾,28名矿工被困,截至发稿时,仍未获救。

    7月10日,3名救护队员下井搜救时意外死亡。官方称,死因为高温中暑导致热衰竭;一位现场参与救援的专家则称,他们曾出现面罩脱落可能一氧化碳中毒

    19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事故暴露该煤矿存在空气压缩机管理不到位、井下防灭火不落实、重大险情时没及时撤出作业人员等诸多问题。

    7月6日18时45分,山东省枣庄防备煤矿,井下255米处,一台空气压缩机着火,发生火灾。

    当地政府通报称,事故发生时当班下井91人,事故发生后63人安全升井,28人被困井下。

    9日11时,井下空气温度达到100℃,一道防火门内有阴燃火,人员无法进入。

    为抢救28名被困者,指挥部决定派员冒险打通生命救援通道。

    薛城区官方通报的消息称,7月10日凌晨4时30分许,枣矿集团救护大队邵周兴、刘光耀、满崇利、陈军、戴增伟、梁现伟等6名骨干救护队员领命下井。

    13日清晨5点多,井上的救护人员突然接到指令,到井口集结。

    薛城区委一名当时守候在井口的官员说,“当时,大家都以为是救出了被困人员。”

    一家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画面也显示,当时记者对着镜头兴奋地说,“有被困人员被救出,即将升井。”

    数十秒后,该记者语气急促地说,“现场情况有变,被运上来的是下井的救援人员。”

    6点18分,有人从升降罐笼被抬出井口,当看到被救者身穿着橘红色救援服时,一直以为有被困者被救出的井上待命人员才明白,被抬出井口的是救援队员。

    7点左右,第二名救援人员被抬出井口,随后是第三名。

    救援者中暑还是中毒?

    7月10日,薛城区政府对外发布消息,救援队员刘光耀、满崇利、陈军因高温中暑引起热痉挛,导致热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按薛城区的官方说法,凌晨4时,救护队下井救护,进入受灾区域进行侦查。当时,6名救援队员身穿三四公斤的隔热服,背负16公斤重的正压氧呼吸机。

    在返回途中,队员刘光耀因高温中暑,体力不支倒在高温发火区,另外两名队员陈军、满崇利在自己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的情况下,仍然奋不顾身地抢救刘光耀,也由于体力不支倒地,三人均失去知觉。

    对于三人死因,郑毅(化名)在现场获得的信息与官方的通报不太一样。

    郑毅,是在事故发生后较早赶到现场参与救援的专家。为研究瓦斯爆炸、火灾等煤矿矿难,他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在基层煤矿工作。

    他说,当时下井有两个小组,每组4人,死亡的3名队员均在一组,“如果是高温中暑,为什么一起下去的另一个救援队员没事,为什么他除了有点疲劳,没有其他问题。”

    郑毅认为,不能光归咎于中暑热衰竭,救援人员遇难还和平时训练不够、心理素质差有关。

    郑毅告诉记者,现场出现了救援队员的氧气呼吸机脱落的意外,可能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

    7月12日上午,在枣庄市殡仪馆,满崇伟查看了弟弟满崇利遗体。他注意到,弟弟嘴角有清晰的血迹。

    记者在现场还注意到,满崇利除左嘴角有一道明显的血迹外,面部还明显红肿。

    郑毅认为,死者的部分症状,符合一氧化碳中毒。

    记者向枣庄矿难救援指挥部核实死因,指挥部拒绝回应。

    7月21日,记者联系薛城区宣传部长刘侠。她说救援人员是因中暑、热衰竭而死,至于为何嘴角有血迹,她表示不清楚,将向相关部门了解后回复。截至发稿,刘侠没有回复。

    应急机制失灵?

    郑毅认为,除了救援人员的死,还有更关键的问题需要注意。

    他说,这个矿存在很多问题。“事故发生后,如果通知及时,这些人完全有时间撤出来。”7月18日郑毅说。

    第二天,国家安监总局和煤矿安监局在通报中指出,这起事故暴露出事发煤矿在发生重大险情时,没有及时撤出作业人员。

    郑毅在防备煤矿救援现场待了一星期。他了解到,从28名被困者所在位置到井口,只有480米,坡度只有20度。

    “火灾不同于井下瓦斯爆炸,并不能一瞬间对被困者造成致命伤害。”郑毅说,从一个火点开始到大火封闭通道,需要一定时间,这个时间一般足够逃生。

    郑毅数次亲自下井查看,他估算被困人员从被困点逃到井口只需15分钟。

    郑毅认为,之所以没有及时通知火情,要么是防备煤矿没有应急反应机制,要么是有机制而没有严格执行。

    按《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规定,各矿井下通讯系统必须达到“紧急情况下3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的要求。

    事发时,副矿长杨成春在井下带班。他说,得知起火后,他曾试图给工区打电话,但电话没有接通。他认为,可能是通讯电缆已经被烧。

    有矿工家属反映,事发的井下空压机是二手产品,设备老化,缺乏维修。事故救援指挥部官员回应称,该空压机是去年新购置的。

    事发次日,杨成春向媒体证实,“当时空气压缩机旁没有人值守操作,如果第一时间发现着火并迅速用灭火器,应该可以将火灭掉。”

    为何只有一个出口?

    在井下查看时,现场参与救援的专家郑毅注意到一个细节,防备煤矿的井下安全出口太少。

    “只有一个出口,火灾发生后,大火烧穿了进出口,导致人员被困,无路可逃。”郑毅说。

    2010年7月2日印发的《山东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矿井必须有两个独立能够行人并达到地面的安全出口,采煤面也必须有两个安全出口,一个通回风巷一个通进风巷。

    郑毅还发现,巷道里大量使用木、竹支柱,可燃物很多。

    官方通报的信息显示,防备煤矿有近20年没出事故,在技术改造扩产验收后不足10个月,即发生矿难。

    事故发生后,薛城区政府证实,防备煤矿是该区一家区属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

    2006年,山东省提出30万吨以下煤矿不再审批,经整合形成的矿井单井规模不得低于15万吨/年,并于2008年整顿、关停9万吨以下小煤矿。

    按照这个规定,有约300年采煤史的防备煤矿,将面临关停。

    2010年4月,在薛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资金扶持下,防备煤矿得到技术改造。2010年6月,该矿扩能至15万吨/年。同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证照齐全。

    扩产后的防备煤矿,吸引了周边农村的大批农民成为矿工。

    据多家媒体的公开报道,被困井下的矿工多是当地附近的农民,农事忙时种地,闲时下井挖煤,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

    “敏感期”内的矿难

    7日上午8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树鹤率工作组赶到现场。一同到现场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指示。

    矿难当天,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在防备煤矿,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枣矿集团董事长江卫介绍,防备煤矿火灾的救援面临着高温、着火以及矿道堵塞、一氧化碳过高等几大问题。

    并且,今年7月,已申报省级文明城市的枣庄市正在等待验收。

    根据《山东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规定,在申报前12个月内曾发生有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的,将实行一票否决;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必须控制在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当地官方的消息称,截至目前,投入的救援力量已经逾千。相继赶到现场的5个煤矿集团救护大队奉命正轮番下井。

    申报烈士

    昨日,薛城区委宣传部长刘侠说,救援方面正遇到很大困难,井内一氧化碳浓度太高,无法下井,至今没有搜救出人。

    据当地政府发布的消息,三名遇难救援队员的年纪,最大的38岁,最小的28岁。

    薛城区区委宣传部刘侠说,政府为三名遇难救援队员申报烈士,目前已上报到省里。

    满崇伟对弟弟满崇利的记忆是,1992年煤矿招工时,满崇利进了煤矿,干了两三年采煤工人,后来就专做救护队员了。在矿上干了十多年,月工资不到三千元。

    满崇伟说,政府把三名遇难者家属隔开安置在不同地方,彼此没有联系,善后事宜至今没有谈。

    7月11日,广西煤监局副局长赖炳瑞在当地一个矿难救援现场指出,要吸取枣庄矿难救援人员牺牲的教训。

    在枣庄市市立医院外科楼重症监护室,记者见到了两名即将出院的救护队员。两名队员在医生的要求下,逐一与医护人员握手合影。

    一名男性医护人员拉着合影救护队员的手、笑着面向镜头说,“你们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