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大选将在12月16日举行。野田佳彦首相在民调没错的前提下,将被反对党领袖、前首相安倍晋三取代。那样一来,安倍将成为日本六年间的第七位首相。
民意变得更具民族主义色彩
日本民意正在右倾,变得更具民族主义色彩。安倍最近参拜了靖国神社,不止如此,比他的立场更右翼的政客组建了新政党,并且确定了民族主义立场。曾在日本和中国之间挑起尖阁诸岛(即我******及其附属岛屿———本网注)争端的石原慎太郎还谈到让日本获取核武器。现年43岁的大阪市市长、日本维新会创始人桥下彻也提出过同样的主张。
所有这一切都让北京感到恐慌。最近,我和其他三名前
美国官员组成一支代表团前往日本,与该国领导人会面。我们的任务是解释美国在尖阁诸岛问题上的立场。中国官员表达对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崛起担忧的方式让我心中一惊。他们控诉说,日本政府从私人手中购岛的行为旨在破坏属于二战后对日本处理安排一部分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人们应当警惕这种危言耸听的做法。若干年前,一位中国部长说,上世纪30年代需要被我们永远记住,但是与上世纪30年代时军方统治的日本相比,今天的日本极为不同。尽管一些日本政客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以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但日本军队一直在文官政府的牢牢控制下。此外,国际社会对日本参加索马里沿岸的打击海盗联合行动或是联合国维和行动还是持欢迎态度的。民调显示,绝大多数日本人对日本发展核武器的想法持抵制态度,他们更倾向于依赖《美日安保条约》。正如笔者的一位友人所言:“我们感兴趣的是保守的民族主义,而不是军国主义式的民族主义。没人愿意回到上世纪3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