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墨鹤山、天柱山山顶上,有不少奇怪的石坑,有一些里面还存满清水。昨天,经即墨博物馆专家考证,这很可能是明清时期守卫在这里的官兵用来存水的 “水缸”。经历600年后,虽然外表风化严重,但还能清晰看出人工开凿的痕迹。这对研究明清海防历史有重要价值。
报料:
发现奇怪“石盆”
“这些奇怪的石盆有的还很深。”昨天上午,家住即墨的市民高先生向记者反映说,前几天,他和朋友到鹤山北麓爬山,发现一块很大的石头上有一个圆形的深坑,里面存着大量的水。这个水坑的洞口如同脸盆一样大,深约60厘米左右。顺着山路一直向上走,竟然在相隔不到百米的范围内,发现10多个大石头上有着同样的“石盆”,大小和深度都不一样。高先生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石盆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有着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
高先生说,此前他和朋友在鹤山北侧的天柱山上也曾看到过这样的“石盆”,有30多处。当时没有太在意,直到在鹤山上又发现同样大量的“石盆”后,才意识到这些“石盆”可能是古时候留下来的遗迹。
如果这些“石盆”是人工所为,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这些问题一时间成了当地居民和众多游客关注的话题。
发现:
“石盆”有百余处
“早就发现了这些石坑,但从来没有想过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的。”鹤山脚下前岭村村民宋先生说,他在山下已经住了半个多世纪,以前经常上山采野果野菜,也没注意到这些石坑,只是听老人讲过山上有许多石坑,但没人知道是怎么来的。
“你看,山是有许多这样的石坑,大小不一,但基本上都是圆形的。”昨天上午,记者根据居民提供的情况,来到鹤山北麓山顶,这里奇石林立,有的地方还十分陡峭,游客很少来到这里。记者在一块巨石上看到,一个约脸盆大小的深坑里仍然存着大量的清水,深度足有五六十厘米,水坑底部已经沉积了大量的淤泥。记者在百米范围内先后看到了20多处大小相似的“石盆”,还有的在山体的另一侧,紧临崖壁。由于刚下过一场雨,每个“石盆”里都存满了水。昨天下午,记者又在鹤山北侧的天柱山山腰处发现了同样的“石盆”。当地居民称,这些“石盆”至少有上百处,最大的直径有一米半,深近两米,能装进一个成人。
揭秘:
原是守军“水缸”
“我们以前也对鹤山和天柱山一带进行过考证,曾发现有明代守军的天然巨石‘瞭望哨’。”即墨市博物馆张馆长告诉记者,在明清时期,鹤山和天柱山同属青岛海防线九卫十八所的辖区,每一处瞭望哨都能将海岸线尽收眼底。
张馆长介绍,根据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天柱山和鹤山上的很多“石盆”是明清时期驻在山上的守军用的“水缸”。据介绍,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沿海地区倭寇活动颇繁,严重危害沿海地区稳定,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山东地区建立 “九卫十八所”,其中就包括鳌山卫。在山上守卫的官兵为解决生活用水问题,就在巨石上开凿大量“石盆”。
1658年,清朝顺治皇帝的侍卫尤三省出任鳌山卫指挥使,他指挥士兵对山上的“石盆”进行了扩容,以存贮更多的雨水。记者从即墨市鳌山卫街道办了解到,他们将把这些宝贵的遗迹融合到正在进行的旅游开发中,为青岛再增添一些有历史内涵和底蕴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