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上百万考生在25日,走进考场,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据了解,国考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原本就是公务员,为了更好的发展前途选择报考更高级别的职位。据专家统计,这一部分占总考生人数的1/4。此外,记者还发现,也有人为了捧上“金饭碗”,不惜放弃眼前的高薪职业。对此,专家指出国考报考要理性。
基层公务员大方应考
上午8时,记者来到南京路小学考点,考生们正陆续进场。当天气温较低,但是还是有不少陪考亲友团在门外等候。于女士和老公24日来到青岛,25日一大早就送老公来考试。据她介绍,俩人都是日照公务员,2009年老公首先考上日照一个区级单位,2010年她也考上了该市市级单位公务员,小两口日子过得比较安稳。
已经是公务员,为何还要继续考呢?面对疑问,于女士说,虽然听起来都是公务员,但实际上工资待遇差别很大。“区级公务员一个月工资2000元出头,比市直机关单位差1000多元。老公觉得如果我们要孩子,他只能继续往上考。”
像于女士的老公这样已经是公务员又继续尝试参加国考的并不是个例。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来自日照、潍坊、莱州等地的陪考者,发现基层公务员考生数量还真不少。
来自潍坊某市直机关的公务员唐义云这次陪女友小丁来考试。他说,“我女友是2009年考上的选调生,她所在的科室有15个年轻人,每逢国考都会集体出动,去年、前年已经有3个通过国考。”据他分析,对目前的工资不满意是促使公务员继续考的主要原因,其次,领导们也鼓励大家往高处走。
弃高薪也要捧“金饭碗”
王辉的妻子李女士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于2010年考入潍坊,成为一名选调生。王辉则进入铁道部下设的一家国企工作,月薪过万,不过地点在天津,俩人一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这次,李女士有2年工作经验,符合报考条件,于是报考全国妇联的相关职位。
王辉说,妻子属于“考霸”类型,曾经“裸考”(没有复习就参加考试)陪舍友考选调生,结果舍友没考上,她倒考上了。经过2年的锻炼,李女士对这次考试很有信心。“要是她考到北京,我们隔得就近了,我也会争取往北京考。”已经有3年工作经验的他说,自己现在工资虽然比较高,国考考上之后工资可能只是目前工资的1/3,但仍旧想进入国家公务员行列。“我想报考铁道部,但需要5年工作经验,现在正在积累,经验一满,也要马上报考。”
34岁的陈东(化名),目前在日照一家事业单位供职,年薪5万,在当地也算比较高的收入。他说自己已经连续3次参加国考了,这是第四次。经过3个多月的认真复习,陈东觉得这次考得“还不错”。他认为,捧上“金饭碗”是众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五险一金高,各种假期 、保障都很好,如果能进入北京,以后孩子上好的大学也很方便 。”所以即使家人有些反对,他还是毅然报考。
没看范文考完直后悔
上午11时,行测部分的笔试结束。在南京路小学考点门口,考生胡菲菲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参加了2次国考。说起这次的考试情况,她开玩笑说,“题型再怎么变,我也没有变——还是没答完”。
下午4时30分,申论考试结束,考生许振一脸悻悻地走出考场。他告诉记者,下午的申论题目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在此之前,他曾经看到过类似的专题,遗憾的是没押对,“本来觉得热点应该在民生、分配等问题上,背了十几篇范文。前两天翻看资料的时候看到过这方面的分析,觉得可能不会考,就放过去了。”结果翻开试卷那一刻,许振“悔得肠子都青了”。
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硕士生导师张廷兴多次参与国家公务员 、选调生等各类录用考试命题、阅卷、研究和培训工作,具有丰富经验。他觉得今年申论紧贴国家方针,聚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难度上较去年稳重有升,难度未随报考人员的增加而递增。
中途缺考太可惜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些考生出现中途缺考现象。25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前来参加考试的赵娜,然而下午,考场外并未出现她的身影。记者了解到,她下午直接没有去参加考试 。“上午考得太烂了,觉得没戏,所以下午就没去。”
张廷兴说,他接触过许多考生,平时准备不充分,总感觉自己考得不好下午就不去了 ,后来出来分数还不错也晚了。“两门课各达到55分就可以,行测要达到这个分数还是比较容易的。”
报考要理性把握
针对越来越多的基层公务员选择参加国考,张廷兴认为比较正常。“每年参加国考的基层公务员基本能达到总人数的1/4左右。”
据他介绍,市直公务员工资高于区级公务员 ,很大一部分是各种补贴相对较多的缘故,而且公务员遴选比例很低,很难通过调动提升,一般基层也鼓励符合条件的公务员报考更高级别的职位,这就出现了“鲤鱼争相跳龙门”的现象。
张廷兴说,国家公务员的录取比例一般是40:1。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职位出现零报考的现象。“不少职位条件苛刻,工作经验、专业必须达标,而符合条件的人也不见得就敢报,很多人宁肯选择招录两三个的,也不愿挑只招1个的;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人们又不愿去,就会出现零报考现象。”张廷兴建议,大家在报考的时候应该仔细考虑报考目标,“最大限度争取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今年参考人数比去年增加15%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25日在全国31个考区47个城市的987个考点同步开考。今年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计划招录2万余人。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49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其中,111.7万人报名确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比去年增加15%,考录比例约为53:1。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国有近10万名考务工作人员为广大考生提供安全周到的服务,各地考试机构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了考试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能力水平。据新华社
每年约三成报名者“打酱油”
最近几年虽然“公务员热”略微有所缓解,但是,在考公务员的大军中,“酱油军团”依然庞大 。每年至少有约三成的国考报名者是属于来“打酱油”的。
记者统计了2003年~2012年数据发现,2003年有12.5万人报名参加国考,但最终参加考试的人却只有8.7万,参考率仅为69.6%,这一年,有三成的人报名只为打一下“酱油”。
参考率最低的是2011年,141万多人报考,最终仅90万人参加考试 ,参考率仅为63.75% ,有接近40%的人,打了个“国考酱油”。参考率最高的是2005年,这一年有31万考生报名,最终参加考试的29万人,参考率高达93.55%,这是历史上参考率最高的一年,2006年参考率也相当高,达92.59%。
此后,公务员参考率又是一路走低,再也没有超过90%,维持在60%~0%。2012年国考报名人数有133万人,最后参加考试的只有96万,参考率也仅为72.18%,也接近三成人没有参加考试。
今年对诚信报考的提醒更加明确。试考、骗考、弃考都有了明确的处理办法,这是今年参考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