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新闻 > 地方联播

山东南水北工作见成效 多种稀有生物再现南四湖

时间:2012-09-26 08:52:58  来源:问绿网  作者:问绿网

爱国.jpg

     记者在昨天召开的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第2次全体会议上获悉,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年未见的白枕鹤、小银鱼等珍稀物种再现南四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白枕鹤小银鱼等珍惜野生动物再现南四湖 
 
  2011年,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将南四湖作为水质优良湖泊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据介绍,截至目前,山东共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6亿元,用于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使得多年未见的白枕鹤、小银鱼等珍稀物种再现南四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据悉,按照国家确定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考核指标评价,山东输水干线南四湖、东平湖及韩庄运河沿线二十余个测点中,已有17个达到规划水质目标要求。济宁、枣庄、德州、菏泽等市多次代表山东参加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取得淮河流域连续5年、海河流域连续三年第一名成绩。 
 
  “造成重大污染的GDP宁可不要” 
 
  在山东,为确保“一泓清水北上”,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工作被作为了政治任务来抓。“造成重大污染的GDP宁可不要”,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要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和重点流域治污工作,监管要到位要严格。” 
 
  齐鲁网记者了解到,山东先后在制定了《山东省锐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在国内首次以地方立方形式规范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按照规定,山东实施了严于国家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南水北调沿线,COD最高严于国家行业标准6倍多,氨氮最高严于国家行业标准7倍。全省自2010年1月1日起取消了高污染行业的“排污特权”。环境标准的可预见性和引导性,对推动调水沿线治污减排和促进“两高”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确保“一泓清水北上”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重点在山东,难点在治污,山东肩负着艰巨的治污任务,责任重大。确保“一泓清水北上”,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记者了解到,山东要求各级要紧紧围绕确保2012年底水质达标、2013年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的目标,采取多重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高质量地完成工程建设和治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