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记者从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编制了《“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以及具体的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对未来五年文化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文化厅等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对《规划》做出了重点介绍。
《规划》共十一部分 有九项重点任务
《规划》除序言外,共分十一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大政方针、政策措施进行了具体化、项目化和量化,研究提出了“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九项重点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完成这些目标任务的具体要求。第十一部分提出了保障措施。
“十二五”时期,山东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加活跃,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达到总支出的20%;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全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初步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规划》确立了以重点工程带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九大重点工程,即:重点骨干文化企业培育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工程、文化产业布局工程、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工程、传播体系建设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齐鲁文化“走出去”工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并细化分解为30余项重点项目。
这些项目既包括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比如省会文化中心、省美术馆新馆、“山东省艺术之家”等;也有直接面向全省人民群众的文化民生项目,还有大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的重大产业项目。
省发改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实现《规划》中所提“到十二五末,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一目标,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山东将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重点建设省会文化中心、省美术馆新馆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场馆,完善提升省图书馆、省艺术馆,规划建设“山东省艺术之家”、沂蒙精神纪念馆,新建、改扩建一批市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二、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继续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乡社区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鼓励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基层延伸。实施广电低保惠民工程,确保享受低保的群众能够免费收看到有线电视,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
三、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以基层、农村为重点”、“要切实保障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社会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等。通过努力要让全体公民都能够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相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也将是我省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之一。
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十二五”期间,继续积极进行抢救性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重大遗产地等保护设施建设,加强“三孔”、泰山、齐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积极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大运河山东段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