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新闻 > 地方联播

山东援藏: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时间:2011-12-13 10:30:31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曲涛

1.jpg

山东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张宁波视察南木林县鲁古东村党建工作

2.jpg

白朗县吉定村基层村干部介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

3.jpg

白朗县巴扎村农牧民在维护大棚

4.jpg

援藏干部视察白朗供排水工程项目

    今年以来,山东援藏干部积极探索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道路,目前山东对口援建各县市绝大多数村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党支部的职能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了各项工作有研究、有部署,事事有人管,推动了建设基层组织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进程。

  村民代表对党员评分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白朗县强堆乡吉定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气氛热烈。9时50分,村支书桑旦宣布开始就一个时段的工作进行互相评议,12位村民代表争相发言,对村里21名党员进行评议。20分钟后,党员、群众开始填写评议表……

  “全村21名党员经过群众综合评议后,17名党员获得了进步票,3名党员被评为‘停步’,1名党员‘退步’。‘牧业’、‘副业’、‘手工业’、‘劳务经济’,群众测评满意率都在95%以上”,随着桑旦宣布了测评结果,吉定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掌声四起。

  “评议过程公开、透明、公正,一碗水端平,俺放心。”群众代表洛桑说。在他的身边,其余十几名群众代表不住地点头。

  在援藏干部的指导下,吉定村村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以“思想政治”、“经济建设”、“安全稳定”、“精神文明”为主体框架,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29项内容的评比指标体系。年中和年底各召开一次“党员群众民主互评”现场会,组织村民代表对党员进行评分。“对于‘停步’和‘退步’等次的党员,我们要进行谈心,督促整改。”桑旦说。

  选“能人”治村

  今年,山东省对口支援五县市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换届中,各地采取公开选拔、跨村任职、从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等方式,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结构。

  “要把一大批能人、领头人、明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实现由‘村人治村’向‘能人治村’转变。”山东援藏干部领队、日喀则地委副书记张宁波说。

  目前,通过干部调整,白朗县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干部占比从49.2%增至64.8%。南木林县村“两委”班子中致富能人占了20%。昂仁县也对26个村班子进行了帮扶整顿。各地还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培养、补充村“两委”班子的重要来源,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主动参与竞选。

  把日喀则地区基层干部送到内地学习经验和思路,是山东援藏干部推出的党建援藏的又一力举。今年9月7日,山东援藏干部组织150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到山东培训。培训设置了农业产业化等11个专题,安排了新农村建设、小城镇规划、高新技术、蔬菜产业、花卉产业、特种养殖等11个现场教学点。

  此次培训也为山东援藏历史上为日喀则地区投入力度最大、培训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干部、人才培训计划拉开帷幕——“十二五”期间,将对山东省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地区五县(市)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培训一遍,并覆盖日喀则其他13个县;五年培训农牧民及各类人才23500名。2011年至2013年,各完成60%,并将派出630名日喀则地区基层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到山东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和挂职锻炼。

  让支部“有钱办事”

  基于对口五县市众多行政村缺乏集体经济的现实,山东援藏将内地经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在资金、技术、培训、产业引导和扶持上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帮助基层农村脱贫致富。

  “山东援藏投资建大棚、木材加工厂、磨面厂。现在我们村有105座大棚,蔬菜产量今年达52万公斤”,白朗彭仓村党支部书记边巴顿珠算了一笔账,这些村集体项目可以使得农户今年增收1.9万元,村集体创收9200元,单单蔬菜收入就占人均纯收入的37%左右。援藏干部今年又从济南引进了年收益是青稞15倍的草莓,“单这一项,种植户年收益可增加3000元”。

  在吉定村,记者看到援藏干部为村里扩建了猪舍20间,喂养了80多头藏猪。“这是村党支部建的养猪‘托管所’,农牧民可以把个人养殖的藏猪集体托管”。

  在南木林县,援藏干部推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在山巴村、米茹村、白玛当村发展大棚蔬菜,在鲁古东村、拉布村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在仁欧村发展传统加工业,帮助这些村党支部找准发展定位,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党支部也就有了给老百姓办实事的钱。目前,在山东省对口支援的白朗县、南木林县等很多村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文化广场、公共浴室、图书室、医务室、活动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