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新闻 > 地方联播

棉价下跌冬装依旧高价

时间:2011-12-05 13:46:46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经济导报

    11月29日,济南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降雪过后,泉城寒意越来越浓。骤降的气温,使得冬装销售日渐红火。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棉价大跌,与棉价息息相关的服装价格却并没有一丝松动,冬装价格依旧高涨。业内人士透露,原材料成本下跌难抵消人力、物流、租金等成本的上涨。

    冬装进入“四位数时代”

    “一件小衫五六百,但凡看上眼的外套就一千好几,真是穿不起了。”市民刘女士在逛街时由衷地感叹,去年商场里一般品牌的服装售价以三位数为主,上千元一件衬衣、薄毛衣的情况也只有在主打高端消费的商场才常见,但今年随便拿起一件,标价都上千元。她告诉导报记者,自己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本来以为还算可以,“现在才知道,穷人一个。”和她一样,不少白领都觉得冬衣的价格贵得让人咋舌。

    导报记者在济南各大商场看到,今年羽绒服、棉服等价格比去年确实有大幅度上涨,千元以下的大衣很少见,动不动就标一个四位数的价格。在某品牌专卖店导报记者看到,这里一件羽绒服标价2499元,而且1499元、1599元、1699元的标签随处可见。由于上市时间不算长,折扣力度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有顾客感慨说,一个月工资还不够买两件衣服的。

    商场的品牌服饰让大部分工薪族望而却步,在济南以物美价廉、走平民化路线著称的洛口批发市场,棉服类的价格和去年相比也涨了至少两成。导报记者在洛口服装城转了一圈发现,但凡看着不错的冬衣,就奔着五六百元去了,有点名气的品牌价格也逼近千元。某品牌服装代理胡晓英告诉导报记者,今年冬装市场普遍涨价30%左右。

    多因素推高冬装价格

    导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份至今年3月份,国内的棉花价格一路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突破了3万元/吨的大关,达到了10年来的最高值。之后,棉价一路下滑,目前328级已逼近1.9万元/吨关口,较国家收储价低了700-800元/吨。

    棉花降价了,衣服价格为啥反而上涨呢?

    胡晓英对导报记者表示,虽然棉花现货价格从今年3月至今跌幅已经近40%,但实际上,纺织公司用的多是去年棉花价格大涨时收购的棉花,服装厂商一般提前一年生产下一年的服装。今冬棉衣价格上扬,是去年棉价上涨“后遗症”的表现。

    棉花是服装生产的主要原料,但棉花并不是推高服装价格的惟一原因。由于近几年流行将棉与聚酯纤维、涤沦等成分混纺,棉价涨跌难以决定终端定价。

    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推高了服装售价。在经历了“招工难”和“用工荒”后,企业为了留住工人,纷纷给工人加工资。“各企业用工成本在去年普遍提高20%的基础上,今年又上调了10%左右。”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刘新光对导报记者表示。

    政策方面,国务院通知强调,适当提高纺织、丝绸一线生产工人的工资待遇,保证纺织、丝绸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此外,流通环节多次传递、品牌竞争等因素也推高了服装价格。

    胡晓英表示,涨价是各个环节的集体行为,比如出厂价涨20%,代理商为了增加利润,也会逐步调高吊牌价的打折空间,以增加利润。这些因素都抬高了服装的价格。而且很多服装加工企业在深圳、浙江、上海等地,需要将服装运到全国各地的服装批发地,“油价的上涨同时也带动了运输成本的增加,无形中也带动了服装价格的上涨。”

    在服装销售过程中,人工、物流、仓储、广告投入、渠道建设、店铺租金、水电等费用都在上涨,“由于要承担库存压力,加上商场的扣点和促销费用,区域代理商一般将进价自行提高之后再进入零售终端。”某品牌女装的区域代理商葛女士解释说,另外,由于近几年国内服装品牌争相走高端路线,价格也开始与国际接轨。“很多国内生产者为了抬高身价,纷纷在国外购买或注册洋品牌,将自己包装成国外的品牌,随即身价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