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新闻 > 地方联播

山东职业医生:性传播艾滋比重大

时间:2011-12-03 10:23:22  来源:  作者:

    ◆“艾滋病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病,只要你有过高危行为,就很可能感染这个病!”。

    ◆让青少年洁身自好、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成为当前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之一。

    ◆艾滋病人群构成的复杂是当前防控管理的难题。“你给我一个真实的信息,我会给你一个科学、正确的判断,给你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艾滋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要远大于机体的痛苦。首先是不歧视,再就是对病人要关心、爱护,让病人知道是在真心帮他们。”心理疏导是“防艾”的重要工作内容。

    从1998年济南市天桥区发现首例艾滋病人,郑建红就参与了基层“防艾”工作;2005年3月,她开始管理病人。至今,她已经与艾滋病人打了10多年的交道了。

    “只要有过高危行为就可能感染这个病!”

    “艾滋病本身就是一种行为病,只要你有过高危行为,就很可能感染这个病!”11月29日,济南市天桥区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控科医生郑建红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一个人同时有几十个性伙伴,怎么能不得病!”

    郑建红告诉记者,艾滋病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3种传播途径。随着血液管理的规范,艾滋病的现实传播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单一,即使母亲是艾滋病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也能保证婴儿不被感染。当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据全国艾滋病监控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约4.8万人,性传播所占比例高达81.6%,其中异性传播占52.2%,同性传播占29.4%。2011年现存活艾滋病人和感染者中性传播所占比例约为63.9%,其中异性传播占46.5%,同性传播占17.4%。

    只要放纵个人的行为,就要考虑承担相应的后果。据郑建红介绍,在当前的艾滋病感染者中,相当部分是“90后”,而且以男男多性伴同性恋居多。多性伴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性伴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然而近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艾滋病被访者承认自己不止一个性伴,加上不知情的隐性多性伴者,总数相当大。

    “从艾滋病预防来说,只要是来自身体的接触,都要说‘不’!”据郑建红介绍,在目前济南市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是通过性传播感染的,还是一名高二学生。

    让青少年洁身自好、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成为当前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之一。她呼吁,要大力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宣传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强调发生高危行为时采取保护措施。同时对青少年强化人格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现在,我们的教育,往往要求女孩应该怎么样做,对男孩相应的教育和规范却较少。

    “你给我真实信息,

    我会给你一个科学的判断”

    艾滋病人群构成的复杂是当前防控管理的难题。眼下,郑建红管理着50名感染者(包括患者),其中没有母婴传播的,血液传播、性传播(男男、男女)的都有。从年龄层面上看,有80多岁的,也有90后;从学历层次看,有研究生,也有文盲;职业更是五花八门。“与感染者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让其坚持后续治疗就更难,而且还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郑建红说。

    据她介绍,一些人来了,不愿意说出感染的真实经过,或者只承认是男女性传播,不承认是男男性传播,对自己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讳莫如深,需要耐心做工作才能获得实情。几年前,一名年轻患者坚持自己是男女性传播,而郑建红凭多年的经验和直觉判断,他应该是男男同性传播。经过几轮交谈,患者一看郑建红“很专业”,自己事前编好的那一套根本没用上,才不得不交出实底。

    “你给我一个真实的信息,我会给你一个科学、正确的判断,给你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不跟医生配合,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最终受伤害的是自己。”郑建红跟艾滋病人谈话毫不回避问题,CD4低于50时,治疗效果就很差了!所以艾滋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明确传播途径对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在接下来的发病环节上:男男性传播的患者,潜伏期短,发病快;而男女性传播的,发病时间则相对较长,输血感染的又有所不同,现在输血感染的几乎为零……

    郑建红现在管理的50人中,只有一个病人不服从管理,测CD4,免疫功能指标,非要求给他自己“单独安排”,如果郑建红不答应,就不来!经过几番较量,最后他还是回到管理体系中来。 

    “我管的是这个病,不管你这个人,更对你的私生活没有任何好奇心。”说到管理病人,郑建红一脸坦然,“尽管与很多感染者认识多年了,也没跟我说过几句实话,但我还是要尽职尽责地帮他。”

    控制传染源对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郑建红对此比较认可。

    “患者心理压力

    远大于机体痛苦”

    “艾滋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要远大于机体的痛苦。”据郑建红介绍,病人刚来的时候,什么表现都有,有趾高气扬的,也有哭的、闹的、寻死觅活的,都脾气大着呢。对待他们,既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沟通技巧,如何告知病情、怎么跟病人谈、病人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等,都需要心里有数。一般艾滋病人确诊后,至少要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思想压力才能减轻。

    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一遍遍的专业培训,已经使郑建红掌握了一套跟艾滋病人打交道的基本规律。首先是不歧视,艾滋病人来办公室,可以随便动、随便坐,该握手的握手,该喝水的喝水,跟对朋友一样。有的甚至一来就坐很长时间,次数多了,郑建红就会下“逐客令”:“在这儿1个小时就行,反复讲的就那几个事,你先回去,等想好了下次再来,呆长时间,也解决不了新的问题……”

    “不该客气的时候,就不能客气,有时候过分宽容也是一种伤害!”郑建红说。

    不仅是态度,在行动上也要非常慎重。为了保密,郑建红总要嘱咐病人:出去这个门,咱们就谁也不认识谁!即使是马路上只有2个人,我也不会主动跟你打招呼。这既是为你保密,也是我应该有的职业素养。

    再就是对病人要关心、爱护,让病人知道是在真心帮他们。郑建红说,免费治疗,所有的检查、抗病毒治疗,都不收费,终生管理。抗病毒药有副作用,发药后15天,至少要打两次回访电话,询问病人的感受,及时了解服药后带来的身体变化,指导病人及时做相应的检查,以防止出现意外……

    “干这个工作,基本上天天有人坐在面前说话!”对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心理疏导,已成为郑建红的重要工作内容,与患者每人每年至少进行4次常规谈话,平常病情随时变化随时沟通,“很多病人对父母不敢说的话,都跟我说,能感觉到他们很信任我们。”

    “也有想早死早解脱的病人,就得想办法让他们把药吃下去。”据郑建红介绍,有两个患者吃着药自己停了,她就专门找到他们进行劝说教育,他们又坚持吃药,效果很好。

    “发给的药是国家统一采购来的,很贵,每人每月的费用最低也近4000元,能够坚持吃药才能发挥作用;真不想吃的,尽管也勉强要了,可出门就丢进垃圾箱了,对卫生资源是一种浪费。”郑建红说。

    “我感到很光荣,这些年救活了不少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郑建红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年先后接手管理的100多个患者,除了个别治疗时机太晚没能保住性命外,绝大多数还都生活得好好的。她认为,基层“防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