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新闻 > 地方联播

废液中提取银子 曾月入10万

时间:2011-10-13 13:59:43  来源:城市信报  作者:李隽辉

   冲印店里的定影液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就可以提取白银,这是初中化学课上就能了解的常识。青岛曾经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大多来自浙江台州,被人称为“淘银师傅”,就是从事从废料中提取银子的工作。他们当年是每月可以赚到十万元的“技术工”,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曾经是“淘银师傅”大客户的医院、印刷厂和冲印店,已经停止或减少废液的排放,这些从台州仙居县来的“淘银师傅”如今正面临着“下岗”。

  同行大多来自台州仙居县

  经过朋友介绍,记者见到了陈有庆,初次见陈师傅,他俨然一副南方小老板的模样:脚下穿着黑色休闲鞋,白色袜子,牛仔裤笔挺,夹克虽旧却很干净。

  “我干这行30年了,青岛这边来说,我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见面第一句话,陈师傅搓着手告诉了记者他的“工龄”。

  “其实现在市场不好做,你晓得的,环保意识强了,这些废液算不得好东西,你们都懂这个。”陈师傅叹了口气。“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干这行了。全国各个城市回收废液,提取金银的师傅,都是从浙江台州出去的。因为也只有我们那里能做。”

  “那你算是最早一批的吗?”记者问。“我算不上,不过也差不多。当年大家都不懂这废液可以提出银子来,后来我们仙居县有个大学生,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上学回来后,教给我们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就可以从废液里面提出银子,然后这个办法就在县里传开了,步骤很简单,我这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都晓得。这30多年,县里在全国各地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少说也有四五万。”全县几万人同吃一碗饭,可见这行的利润在当时有多高。

  提银全靠一双眼

  提银的具体步骤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记者想让陈师傅演示一下,他二话没说,指了指身后两个装了大半桶的定影液说,“这些是上个月收的,两桶还不到,我演示给你看。”

  陈师傅先戴上套袖,然后又戴好手套,把半桶废液倒进一个水桶里。黑褐色的液体在桶里打着旋,激起厚厚的一层泡沫,随后记者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酸味,味道很大,让人下意识地用袖子去捂住鼻子。陈师傅看见了,笑着说:“这废液是酸性的,味道太大,我们一般都要找一个人少的地方提取,不然邻居会不愿意的。”

  随后他拿出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块青色的石头样的东西。“这是硫化钠,碱性的,放在废液里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陈师傅把装着硫化钠的网兜放进黑水里,缓慢地进行着搅拌,也就是进行中和的那个步骤。时间不长,黑褐色的水里出现了米粒大小的黑色固体。这些黑色的固体就是硫化银,是进行下一步的主要材料。

  “要提炼硫化银有一定的经验,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的话硫化钠会浪费,太短硫化银又提取不完全。”陈师傅说道。随后陈师傅将一个黑色的网格布袋子套在桶口,将废水倒入袋子中,随着袋子上的网格将废液滤掉,剩下的就是黑色的硫化银固体了。

  陈师傅说,“这些硫化银要黑色的才好,越黑的表示纯度越高。现在只需要把这些东西晒干就行,剩下的步骤要回到仙居的老家才能完成。在那里就简单了,用铁粉中和一下,然后再用盐酸把铁粉洗掉,就是白银了。这一桶废液可以提出50克左右的白银,纯度可以达到99.9%。”

  “这样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提炼出银子,在当年就是‘空手套白狼’,那时候医院、印刷厂和冲印店是我们的主要客户源,由于大部分人都不懂这些,用完的定影液全部倒入下水道。后来我们去收废液,也有人起疑,我们买两包烟递上就行了。”陈师傅笑了笑,仿佛回到了那个“黄金岁月”。

  市场萎缩,淘银人几近消失

  “两年前,银子平均是8元钱1克,最高的时候还到过10元钱,现在跌了,只有6元钱1克,再加上市场萎缩了,就不好干了。”陈师傅叹了口气,“医院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引进了无银的冲洗底片系统,现在印刷厂也基本都使用数码出片了,这些都是曾经的大客户,现在这种含银的废液只有冲印店才有,量还非常少,一个月能收到一桶就很不错了。”

  陈师傅表示,由于前两年自己和青岛的客户都签订了协议,所以只有等到今年的合同期满才能离开,以后就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现在青岛从事这行的总共有20人左右,和他一样有这种想法的同行不在少数。

  “像我们这种散户,前年一个月能提取五六十斤的白银,如果运气好还能从电子元件厂废件中提出黄金,一个月至少也有三万元的收入。现在就很少了,每个月赚的钱都不够生活的,就决定不干了。”当记者问起陈师傅未来的打算,他告诉记者,医院、印刷厂和冲印店的“三废”银回收以及相关的白银产业链,仙居已经全国闻名,而且还成立了“浙江白银市场”,可以进行金银的下一步深加工,他回到家乡可以从事相关产业的后续制作和批发零售工作。(记者 李隽辉)

(责任编辑: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