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新闻 > 地方联播

银行卡诈骗新招频出 坚持"五不"确保安全

时间:2011-08-31 10:30:18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作者:尹崇淼 陈长坤

  8月30日上午,人民网记者收到一条短信:“已成功从您卡中划走¥1300,咨询电话:0531一8261XXXX,经二路196号XX支行”。记者随后拨打了这个号码进行追踪,最后抽丝剥茧,揭开了这场骗局的面纱。

  连环圈套步步深入 骗局败露恶语伤人

  收到短信后,记者第-反应就是诈骗。如果是正规银行系统,怎么会用“¥1300”,连金额的货币单位都没有。随后记者拨通了短信留下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女人-口南方口音,她表示记者可能是被盗用身份资料开通了信用卡,并索要记者姓名和手机号,帮记者查询。记者随便编了-个电话和姓名,几秒钟后,客服人员称已经查到了,说是记者的名下办理了-张信用卡,现在已经在珠宝店里刷了3万元,建议记者立即报案,并提供了一个报案电话。

  记者随后又拨通了所谓的报案电话,一个同样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自称是公安部银行卡犯罪驻济南调查小组的,让记者报出自己所有的银行卡,还有里面的钱数,他们进行账户冻结的时候,免得把这些卡也冻结了。记者随便编了几张卡,说了-下钱数。这名男子让记者去最近的ATM机,他告诉记者如何操作,好设置报警系统,那样的话任何人只要刷卡,报警系统就会响。并要记者不要挂电话,不要告诉同事和银行的人员,防止泄露信息。几分钟后,记者假装到了ATM机,这名男子开始教记者操作,输入密码,查询额度,然后就要记者点“转账”键,记者问转账会把钱转到哪里,该名男子却称,钱不会转走,只是和公安的账户绑定,到时有人刷卡就会报警。当记者告诉他自己已经报警,并把电话号码交给警方时,想不到对方竟然出口骂人:“那你就没钱买棺材了。”

  无独有偶,济南市民刘先生遇到的情况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据刘先生介绍,8月26日,一名自称邮政工作人员的女子给他打电话称他有一个从云南寄来的包裹,在查验时被发现为疑似毒品。此外,该包裹内还有一张银行卡,账单显示近段时间有几十万资金出入。

  随后,该“邮政工作人员”建议刘先生向济南市缉毒大队报案,并提供了一个号码为0531-8253XXXX的电话。听到自己的包裹里藏有毒品,刘先生一下就慌了,马上拨打那个所谓缉毒大队的电话。电话里,一名自称缉毒大队民警的男子对刘先生表示,“他们正介入调查此案,请他配合工作。”在询问过近期情况及银行卡的金额多少后,该“缉毒警”要求刘先生到ATM机上按他的要求插卡操作,他们会对刘先生的银行卡进行网上银行监控,如果能够证明他没有几十万资金出入,就可以还他清白。

  按照“缉毒警”的提示,在操作到“转账”环节时,刘先生追问了一句:“网上监控银行卡,为什么要按转账?”男子谎称:“这是一个条形码的数字,不是什么卡号。” 刘先生越想越不对劲,挂断电话终止了操作,事后,刘先生通过百度查询,发现8253XXXX就是一个骗人的电话,已经有很多人上当受骗。

  诈骗新招层出不穷 诈骗技巧越来越高

  在随后的深入调查中记者发现,近年来,银行卡诈骗类案件逐渐增多,不法分子使用各种各样地诈骗手段,使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财产蒙受损失。为了达到骗取金钱的目的,不法分子绞尽脑汁,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诈骗技巧越来越高,甚至使用高科技手段,令人防不胜防。

  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银行卡诈骗手法分别有以下几种:

  (一)短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器向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发送信息,编造各种身份和理由诱骗事主的身份证号、卡号、密码或直接要求汇款、转账,以骗取钱财。手机短信诈骗已成为银行卡诈骗的最主要方式,绝大多数手机用户都接收到过诈骗信息。这种诈骗案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1、中奖型。骗子先给事主发送短信,编造事主中了大奖的信息,并留下联系电话。等事主打电话询问的时候,骗子则以三寸不烂之舌让事主深信不疑,最后以让持卡人领奖前先交税、寄邮寄费等理由让事主把钱打过去。等事主把钱打过去后,奖金或奖品自然没影,对方也联系不上了。

  2、消费型。骗子先给事主发送短信,以银行、银联等身份告知事主的银行卡在商场消费若干元,如有疑问回电咨询。等事主打电话询问的时候,骗子则以各种理由套取事主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然后将卡内的现金转走。

  3、恐吓型。如:限一天内存XXX元到XX银行,户名XX,卡号XXXXXX,不然将伤害亲人XX,报警后果自负等;或者谎称持卡人的亲人出事,急需资金动手术或者需要给公安机关交保证金等方式,骗取持卡人汇款。

  4、提示型。如:“银行卡已被复制,为避免盗刷,请即刻拨打XXX电话、与银联部门联系”,进而骗取持卡人的账号和密码;“请把钱汇到这张卡上,卡号XXXXXX,户名XXX”,直接骗取持卡人汇款。

  5、退税型。不法分子谎称可以办理购车退税,要求消费者持卡在银行的ATM机上进行操作,然后以核实账户人为由,要求消费者提供存款余额,以判断可以转账的额度,之后要求消费者按要求输入一组号码(实际上是不法分子的账号),再要求输入另一组号码后确认(实际上是转账的额度)。确认后,消费者的钱就已经转到不法分子账户上。

  6、买卖型。以低价处理物品为由进行诈骗,典型短信如:“现有一批物资,因某某原因急需处理,价格XX元(比市面价格便宜数倍)。欲购从速,咨询:133XXX。”如事主感兴趣的话,不法分子则一步步以各种手段骗取事主钱财。

  (二)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分子直接给事主打电话,编造各种身份和理由骗取事主的钱财,其中一部分诈骗手法与手机短信类似。这种诈骗现在手法越来越高超,而且不法分子多用“通信转移”的办法,显示的电话号码是本地的,而实际上不法分子是在外省。

  1、以亲密关系诈骗,冒充亲戚、朋友、同学、师长等身份。这种电话诈骗第一步是“猜猜我是谁”,即不法分子给事主打电话,准确的说出事主的姓名,接着套近乎,事主觉得号码陌生就会问对方是谁,对方则会让事主猜测“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啊,猜一下”,事主很可能会根据对方的声音猜测是自己曾经的亲朋好友;第二步是“骗你没商量”,获得信任后,不法分子可能当即或过后编造各种理由,让事主汇款过去,如“父母生病”、“自己出事”等。

  2、以公安局、银行、银联等工作人员身份诈骗。不法分子打电话称“您的银行卡被人伪造或盗用,犯罪嫌疑人已抓获”或“你银行卡内的资金涉嫌贩毒或者洗钱”,要求客户把卡号和密码报给“银行工作人员”予以确认,以免银行卡被冻结。如果持卡人按这一要求操作,其卡号和密码将会被骗取。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五不”、原则沉着应对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随着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银行卡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因使用不当或被犯罪分子利用而带来麻烦。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各种招式层出不穷。 为有效遏制银行卡诈骗泛滥的势头,有关主管部门也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打击银行卡犯罪,维护银行卡当事人合法权益。早在2009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等四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单位加强银行卡交易监测和使用管理,完善对交易信息的动态监测,加强大额、可疑交易信息监测和报送,严格自助转账业务的处理。同时要求各有关单位建立和完善银行卡风险防控体系,健全银行卡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防范、治理银行卡违法犯罪行为。

  但是要防止被骗,关键还要广大消费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银行卡安全使用知识,及时认清不法分子的诈骗企图。有关银行专家提醒,防范银行卡诈骗要三看。一看发信人号码。各家银行一般都有专门的短信服务号码,并且号码多与本行的电话银行有关,而诈骗者一般是使用普通的手机号码,所以,对于非银行专用号码发来的各种信息,要加强警惕;二看手机归属地。对于不明短信你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对方手机的归属地,如果自称是山东银联给你发短信,而手机的归属地是福建,那这个短信肯定是诈骗。另外,很多人经常会收到短信提醒,提醒您在某某城市某某商厦消费多少元等等,而银行发送的正规短信是不会提示具体消费地址的;三看提醒内容。银行对客户持银行卡消费是即时扣款的,并且客户如果不开通短信银行服务,其银行卡账户的消费等资金变动情况,银行是不会主动通知的。

  此外,专家还建议大家一定要牢记“五不”原则,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1、不贪财。大多数诈骗都是利用部分人贪图便宜的心理,以中奖、退费、商品廉价销售等名义诱骗钱财,只有摒除贪念才能建立起坚强的心理防线。

  2、不轻信。一般政府机关、银行或公共事业单位不会直接致电持卡人交谈涉及费用的问题,更不会直接“遥控指挥”持卡人去ATM等没有银行工作人员在场的地方进行转账。接到这样的电话,应不予轻信。

  3、不回应。对可疑的语音电话或短信不要回应,应直接致电相关公共事业单位或发卡银行客服热线询问。

  4、不泄露。注意保护身份资料、账户信息,而且任何情况下,也不要泄露银行卡密码。

  5、不转账。为了确保银行卡资金安全,对陌生人“指导”的进行ATM或网上银行转账要谨慎,谨防上当受骗。持卡人如对ATM转账或网上银行业务不熟悉,应由银行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或致电发卡行客服电话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