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26 13:38:52 来源:黄海晨刊 作者:贾艳锋
20年前,第一批拓荒者踏上这片土地时,这里还只是一片荒滩野岭;如今,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已经成长为山东省日照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临港产业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改革创新的重要实验田。8月25日,山东省日照市隆重举行全市推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发展大会,庆祝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周年,憧憬她的美好未来。
日照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出席大会并讲话。市政协主席李守民,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周惠平,市委副书记孙海亭,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出席大会。韩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副会长薛荣兴,国家环保总局巡视员牟广丰,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省开发区协会会长阎兆万等应邀到会。孙海亭主持大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毛继春致辞。
杨军在讲话中肯定了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20年来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要求。
当天,国家级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在新的起点上,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确立了新的目标,即打造国家级一流开发区,主要包含三层目标定位:
——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优势,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以开放的胸怀、开放的思想、开放的办法,推动大开放、大招商、大开发,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全面加强各领域的思维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等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开放创新先导区。
——打造蓝色产业聚集区。依托靠海临港的基础优势,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加快发展临港大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带动蓝色产业集群崛起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发挥靠海临港优势,依托大项目大企业,着力构建浆纸及印刷包装、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海洋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的“4+1”蓝色产业体系,计划用五年多的时间,打造千亿级的汽车城、千亿级海工城、千亿级食品城和500亿级浆纸城。
——打造宜居宜业文明区。坚持市区、区港、区带、海陆一体化,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深入实施环山、沿河、临海等生态治理,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着力构建居住安置、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平安稳定于一体的保障机制,完善均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支撑体系,为全区人民群众打造有归属感、幸福感、荣誉感的文明家园。
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山东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决定在中部巩固提升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对其他区域规划实施战略性调整,即“东海工、西保税、南古镇、北商住”。“东海工”,就是在日照电厂以南、傅疃河口以东的岸线,进行大规模填海造地,向沿海要地20平方公里,加快推进船舶修造、船舶配套、海工装备、渔港经济基地,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的崛起。“西保税”,就是在204国道以西规划1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拓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虚拟口岸、铁路物流、服务贸易五大功能,打造现代化加工贸易和物流中心。“南古镇”,就是深入挖掘夹仓曾经为日照四大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并把傅疃河水引入古镇规划区,结合现代商业居住理念,高标准建设集明清建筑风格、海洋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影视娱乐、商务会所于一体的有特色、有人气、有震撼力的鲁南古镇、江北水城。“北商住”,就是按照市区一体的要求,将天津路以北、菏日铁路以南约20平方公里用地,全部规划调整为商住用地,将该区域内现有工业项目全部搬迁,实施大规模、高档次的商住开发,带动城市新区建设。通过调整规划,进一步拓展全区发展空间,加速打造成为产业繁荣、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化蓝色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