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18 10:14: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16日,“首届齐鲁夹谷会盟”研讨会,来自全国北京、上海、山东各地的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于山势险峻、风景秀丽的夹谷山,攀山登顶,考究论证,研讨有关专家提出的“枣庄夹谷山即为春秋时期孔子主持齐鲁夹谷会盟之地”的说法。
在研讨会上,播放了《孔子》齐鲁夹谷会盟影视资料片,并为此间夹谷会盟“首日封”进行了揭牌。
专家们表示,在孔子的一生中,政治上的黄金时代是为政一年的宰中都,而齐鲁“夹谷会盟”,却是孔子政治、外交能量充分释放的一次重要表演。即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国国君齐景公约鲁国国君鲁定公到夹谷山会盟,这次会盟前后,身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在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与齐国进行了全面的较量。是以“礼”取胜的范例。目前,国内关于齐鲁“夹谷会盟”之故地的说法版本不一,关于齐鲁“夹谷会盟”故地之争主要集中在江西赣榆、山东淄川和山东莱芜、枣庄等县市。
中央党史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史学家郭明泉在此间研讨会上介绍说,在2003年以来,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著文提出:枣庄市中区的夹谷山是春秋时期孔子主持齐鲁会盟的故地,并对此开展了持续深入的研究考证,现已取得了较大成果性进展。
著名孔学专家、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承烈在当日研讨会上说明了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的夹谷山是齐鲁会盟之地的四点理由:
其一、新中国成立前历代纂修的多个版本的《峄县志》对此有明文记载,夹谷山上有清同治三年(1864年)峄县知县孙承薪撰写的碑文,明确记述这里是“孔丘相鲁公会齐侯之地”。至今孙承薪所撰写的那通石碑仍完好的保存在该山上。
其二、经考古论证,公元前500年,在枣庄市境内存在着小邾国,其国都在齐村夹谷山西北十余里(现山亭区东江村附近),当时小邾国位于齐鲁两国之间,愿意为两国会盟提供场所。《史记》及《左传》中记载夹谷会盟时莱荑人演奏乐舞,当时齐国灭掉莱荑之后,小邾国作为安置俘虏的唯一国家,因此夹谷山只能在枣庄境内,目前,当地还有许多带有“莱”字的地名。
其三、春秋会盟多选两国交界之地,西邻薛国是齐国孟尝君的封地,周边滕国、鄫国、小邾国均为鲁国的附庸国,当时齐强鲁弱,对鲁怀有觊觎之心,为保鲁君安全和发挥地缘优势,孔子必然要选择一个于鲁相对安全的地方与齐结盟,夹谷山当是首选。
其四、2500年前的夹谷山,当时碧水萦绕,东、西、北三面环山,森林密布,野生动物繁多。从山巅南望,辽阔原野尽收眼底,大有登泰山瞻鲁台观鲁之感。这里是鲁国贵族的狩猎游玩之场,也是孔子父子经常活动的地区之一。孔子时期,鲁国已经走了下坡路,昭公流亡在外,客死他国,国内季氏擅权,家臣闹事。刚从齐国返回的孔子,审时度势,要想振兴鲁国,必须与强齐修好,而风景幽胜的夹谷山是与齐会盟的理想所在。
枣庄市政府官员于良表示,这次举行的首届齐鲁夹谷会盟研讨会是一次传承与发掘夹谷会盟文化的集智策会。政府将加大对齐鲁“夹谷会盟”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力度,规划建设好齐鲁会盟台、馆驿、孔子胜迹园等景点设施,打造并利用好这一地域文化品牌。
著名孔学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夏乃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枣庄境内的夹谷山的考古、发掘和论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这对于齐鲁“夹谷会盟”故地系枣庄之说法有了一定的例证。但春秋时期孔子主持的齐鲁“夹谷会盟”地真正在哪?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还需要进一步的考究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