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13 11:23:43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今年以来,山东省梁山县在省级大路口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区试点利用黄河泥沙淤改项目区内涝洼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730余亩。项目的实验成功,为下步采煤塌陷地治理和土地复垦整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济宁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全市含煤面积392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大量的煤炭开采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给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损失。治理塌陷地需要大量的填充物,无论使用煤矸石还是建筑垃圾作为充填物,数量都微乎其微,耕地恢复率较低,只能恢复一些生态功能,不能从根本上恢复原地貌所具有的环境承载力。
“黄河斗水,沙居其七”。梁山县隶属于济宁市,位于济宁西北部,黄河流经梁山县,过境长度24公里。去年以来,济宁市重新调整了采煤塌陷地治理思路,尝试采取引黄充填的方法,治理济宁市北部距离黄河较近的梁山、汶上、嘉祥、任城等地的塌陷区。 2011年3月19日,就采煤塌陷地引黄充填的可行性,济宁市在北京举行了论证会,土地整理、地质环境保护、管道输送等方面的40多位国内资深专家学者认为,项目工艺设计科学有效,技术可行,是土地复垦理论与实践的有益创新,并对提高黄河防洪效益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济宁市决定在梁山县先行试点。
今年4月份,梁山县国土资源局选择了正在实施的省级大路口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整理标段作为引黄充填实验区,该标段淤改土地工程采用自吸式吸泥船搅动黄河泥沙,通过管道输送到项目区,经过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项目区内涝洼地的淤改,比利用运载车辆在其他地方调土每立方米节省成本10元左右,收到了黄河河道减淤、生态环境改善、增加耕地面积、沿黄群众受益的“多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