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一点,学生不论在校在家,用“电子书包”就可通过网络随时向老师递交作业,相当于身边有了多学科的“老师”。这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眼下正渗透到山东烟台市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Pad,通过内部网络无线传输,与老师进行即时问答互动,师生同步共享课程内容,整个课堂充满趣味……去年秋季开学后“电子书包”Pad教学开始引进小学生课堂,并在芝罘区4所小学进行试点。据了解,目前全烟台市微机生机比达到10:1,教师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预计到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实现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全市微机生机比达到10:1课堂教学多元化
牟平区率先开展了远程网络视频教研活动,通过双向互动,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实现了“零距离”的对话。通过远程网络视频,全市教师可同时观看、点评现场示范课,破解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收获,这种教研方式突破了时空的制约,在学校、老师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更加充分满足了学生和教师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让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高效课堂建设、优质课评选等手段,提高了教师的使用率,实现了教师从不愿、不敢用到愿意用、离不开的转变,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电子书包”引入课堂“数字化教学”为学生减负
“芝罘阳光教育社区”和“智慧网络教研系统”是芝罘区重点推进的两大特色工程。目前“校际微教研”、“仿真教研室”、“阳光课堂”已经完成,将通过这两个平台,逐步实现教育校内开放、区域开放和社会开放,并启动了教师空间、班级空间、阳光课堂的对外开放试点,进一步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芝罘区开发涵盖全部学科、所有年级的优质数字化区域性教育资源,创建资料类、理论类、课堂实录类、特色类、研究类五大“资源超市”,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个人研修等提供资源保障,促使教师将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到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覆盖率达到75%以上。
明年全市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烟台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在全国也处于先进行列。目前,除个别学校因建设问题外,98.3%的班级配备了“班班通”,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完善,以市为单位建立了烟台教育城域网,各县市区和所有学校都通过各种方式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市县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了初步融合,已经成为教学的必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