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穿上这身黄色的'龙服',心里就挺激动!"12月20日下午,虽然天气有些冷,但是东营区史口镇中学运动场上学习舞龙技艺的学生们热情不减,一招一式非常投入,正高高舞起龙头的学生张晨轩高兴地说。
走进史口镇中学教学楼,浓浓的艺术教育气息袭来。门厅两侧是巨幅的展板,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作品张张精彩,在校园声乐、器乐、舞蹈大赛中的留影尽显着青春与活力。校长张俊福说:"去年,政府为学校建起了艺术楼,配备了钢琴、唢呐、架子鼓等多种器材,学校建起了乡村少年宫,几乎所有孩子都走进艺术社团学习感兴趣的艺术课。今年,学校又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
在位于吕剧起源地--牛庄镇的东营区第二中学,开展艺术教育则主打"吕剧牌".围绕吕剧传承,学校成立了吕剧社团,编写了吕剧教材,聘请市区吕剧器乐、表演专家每周走进学校授课。
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吕剧社团,仅靠校外专家进校园授课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新学期来,英语教师王丽君参加全区的教师执教活动到区实验学校任教一年,仍坚持每周回到学校学习吕剧器乐技艺;年近五十岁的教师王彩年迷上了二胡、锣鼓技艺,每天晚上坚持练习……
唢呐、坠琴、扬琴、大提琴、中阮、横笛、笙……区二中吕剧社团有了自己的教师器乐队,学生学习器乐也有了身边的老师。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感染并教育着每一位师生。
师生舍弃部分校园时间学艺术,是"相得益彰"还是"得不偿失"?王长青说:"当然是前者。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在东营区,艺术课堂如同一张巨大的弹跳床,师生课业的压力在弹跳瞬间得到释放,并感受到了另一种轻松、愉悦与惊喜,因而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高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学习生活中去。上个学年,全区各中学中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