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教育体育 > 专题

乳山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

时间:2013-11-12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xiaoche.jpg

  在很多地方,校舍破旧、设施老化、师资薄弱……这些曾是农村教育的“代名词”。如今走乳山看教育,各镇最新最好的楼房是学校,再偏远的学校也有微机室、数字投影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城市骨干教师争相下乡支教,到城里学校求学的孩子开始“回流”。变化从何而来?“切实承担起政府应担的责任,5年教育投入累计5亿元,绝大部分投向农村学校。”乳山市长隋建波一语中的。农村教育难办,但政府尽责,公办就好办——这是乳山农村教育“蝶变”

  ◆校舍 以前就怕人来参观,现在敞开大门让人看

  拔地而起的新楼、绿意盎然的校园,配有先进设备的实验室、全新的课桌凳、崭新的电脑……10月31日,记者来到白沙滩镇初中,展现在眼前的完全不是农村学校固有的形象。

  “原先的教室和实验室都是平房,夏天热冬天冷,老师孩子都遭罪。现在不仅上了楼,实验室、微机室、书法室、美术室、舞蹈室都配齐了,电子白板代替了老式黑板,每个教室都有电脑、数字投影机、音响、电子监控等。以前就怕人来参观,现在敞开大门让人看。”白沙滩镇初中校长张永先自豪地说。

  “从2008年以来,乳山财政累计投入3.3亿元,实施了农村学校拆除平房、新建楼房的校舍改造规划。目前,乳山农村学校彻底消灭了平房。”乳山市教育局局长王海波说。

  为把中小学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的场所,新建农村中小学楼房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按重点类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图纸审查,并通过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具有合格资质的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

  如果说楼房是“面子”,教学设施则是“里子”。乳山农村学校改造在“里子”上也下足了功夫,在农村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上舍得投资。财政累计投资5200多万元,为各农村学校配足配齐了教学仪器、图书、微机和实验设施,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中小学的教学设施配置率、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乳山又连续两年追加投资1800万元和1000万元,实施了仪器设施增配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幼教 全省率先“公办化”,农村不见“私立园”

  乳山口镇临近市区,原先镇上居民都把孩子送到市区幼儿园,镇上幼儿园只有30多个孩子。新的幼儿园建起来以后,孩子们“呼啦啦”往回跑,如今镇上幼儿园的孩子达到140多个。

  “楼房是新建的,教师都是正式在编的,收费又不高,咱哪还用着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这不,今年初就把孩子转回来了。”孩子家长于朋云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和财政投入不足等原因,乳山乡镇幼儿园普遍园舍破旧、硬件设施落伍,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从农村临时聘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幼儿园,不但接送孩子耗费大量精力,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为此,乳山决定以“公办化”的思路彻底解决农村孩子入托难问题:首先明确镇政府为办园和管理主体,实行“一镇一园”;市镇两级财政投资4800万元将全部14个镇的幼儿园进行迁址重建,高标准配备教学设施;从镇中小学调剂优秀公办教师到镇办幼儿园,全部替代原有的聘用教师,共配备公办教师303名。

  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幼儿园“公办化”的基础上,对各乡镇幼儿园的设施配备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置,共投入资金680余万元用于设施配套,为班级配备了钢琴、微机、空调,为多功能室配备了多媒体等设施,实现了各镇中心园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建设目标,并全部通过了山东省乡镇中心幼儿园认定。

  “原先,一些农村个人办的‘黑幼儿园’屡禁不止,现在镇办幼儿园条件好了,收费也不贵,大家都乐意把孩子送过来,‘黑幼儿园’彻底没了市场。”乳山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李元说。

  ◆校车 政府买单兜底,个体经营退市

  “原先的学校班车都是个体老板自己的,为了多拉快跑,有时超载超速,俺当家长的很不放心。现在可好了,校车都换成了新车,都是公家买、公家管,司机也是公家聘的,孩子上下学再也不担心了。”说起公办校车的好处,大孤山镇学生家长姜涛打开了话匣子。

  原先在财政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乳山的学校班车采取“社会化经营”的办法,即政府出台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买车运营。个体车主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在运营上存在种种不规范的行为,直接威胁着学生的安全。去年以来,乳山按照“政府购车、专业公司管理运营”的新模式,先期投入330万元,将正在运营的个体班车全部收购,又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购置117辆全新规范校车。全市校车总运力是原来的3倍多,学生乘车实行对车对座、一人一座,保证学生的乘车需求和安全。

  乳山依托公共交通公司的专业力量,对校车进行规范管理,由公交公司组建专门的校车服务车队,在对校车进行服务管理的同时,接受教育部门对校车服务的指导和监管,市财政每年承担校车运营管理费用1100万元。

  乳山教育部门联合公交公司建立了校车管理信息库,对校车相关信息录入安全管理系统,登记每部校车的购置和审验时间以及运行线路、驾驶员基本信息等本底资料,建立校车使用学校和教育、交警及公交公司等管理部门的信息互联网。新增校车全部安装车辆GPS、车载监控系统,由教育、交警和公交公司联动利用信息平台对校车实行动态管控。

  为确保校车驾驶安全,由“私”转“公”的校车司机均须经过上岗考试,满分100分的试题、95分以上才算合格,如果两次考试不合格,便失去驾驶校车资格。校车司机宋天禹负责接送南黄中小学26名学生上学和放学,在这之前,他是一名私营的校车司机。谈及自己的校车由“私”转“公”,宋天禹说,以前个体经营的时候,以赚钱为目的、偶尔会有超载或者少停靠站点的现象发生,改姓“公”后,26座的中通客车从未出现过超载现象,且逢站必停。宋天禹说:“现在的油费都是公家给,收入与私营的时候差不多,安全系数还高了,自己更安心。”

  ◆师资 政策利益引导,骨干教师争下乡

  “现在农村学校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从城里调进来,给我一个更好的平台,发挥更大的价值。”盛刚是城里学校的教师,妻子一直在白沙滩镇驻地工作。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他一直想把妻子调到市里,随着农村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他却主动要求从城里调到了镇上的中学。

  师资力量的不平衡,是造成农村教育落后的一块“短板”。乳山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在农村学校教师“留得住”的基础上,推出双向交流制度,让城乡教师“动起来”。

  从2010年秋季开学起,乳山从市区中小学校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分赴全市师资力量欠缺的农村中小学校支教,由农村各中小学校选派教师赴城区学校交流任教,城乡教师交流为期一学年。教师在交流期间,其工资和人事关系仍隶属原学校,支教期满考核合格后回原学校任教。派出学校将根据校情实际,研究制定交流人员的业务考评奖惩机制。交流期满后,任教学校将按照相关标准,对交流人员进行评定。考核获优的教师将在评先选优、晋职晋级方面给予倾斜,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实行问责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