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开展200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本1101班10名学生精心策划,组织了由院长唐汉卫指导的“因乐施教”志愿者服务队,走进济南市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居委会,开展以“构建新型暑期课堂"为主题的公益性暑期志愿实践活动,得到了社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经过前期的电话、网络等多渠道联系,“因乐施教”队详细了解了社区已有资源和家长需求,定于7月15日~7月28日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社区小课堂。此期小课堂为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本着“为了让孩子快乐,为了让家长放心 ”的宗旨,为孩子们设置了适合暑假的个性化新型课堂,让孩子们知识与快乐双丰收。此次课程设置分四个版块进行,青春教育版块、作业辅导版块、趣味课堂版块、科普知识版块。暑假作业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志愿队伍每天安排固定时间来辅导孩子们暑假作业,队员们对于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根据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分析孩子各门功课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查漏补缺、培优补差个性化假期辅导方案;通过展示有关感恩的图片,放映关于感恩的短片,组织叠被子、套被罩、折衣服等小活动,指导正确上网等课程丰富孩子们的青春教育知识; 趣味涂鸦、以“讲故事”的形式口述孩子自己的故事,以此锻炼孩子的记忆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教授一些简单的三明治、水果拼盘,定期开展小的才艺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充分利用社区科普馆资源并结合生活常识,开展“走进农业”、“走进科学”等一系列课程,普及科普知识。课堂内容有张有弛,动静结合,室外活动与室内活动交替,热闹时光与宁静时光交替,团队活动和孩子独处时间交替,这样的呼吸节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滋养作用,让孩子借这个机会发展平时在紧张的学校生活中很难去培养的方面。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暑期,而且为家长们减轻了负担,也使队员们在这个实践平台上受益匪浅,锻炼了自身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提高了与社会沟通的能力,实践了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发现了
自我不足,明确了日后学习的
重点,在宣传中加深了当代大学生对荣辱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