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5所民办高校中,有24所一志愿没有录满,有的高校上千人的招生计划,报考的人数却是个位数。生存还是倒闭,是摆在民办高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有高校的招办负责人甚至提出,今年招生结束,估计还要死一批学校。
有院校招生计划在千人以上 报考人数却不足10人
据教育部公布的我省民办高校名单,截至今年4月底,我省的民办高校数量一共有25所,其中,本科层次的有7所,专科层次的有18所,驻济高校中,一共有8所民办高校,分别是本科层次的山东英才学院和山东协和学院,专科层次的有:现代、力明、圣翰、杏林、凯文、外事翻译等6所。
对比今年的专科一志愿投档情况就可发现,全省的25所民办高校中,有24所高校一志愿没有录满,只有山东英才学院在一志愿完成投档情况。省内的这些民办高校,招生计划动辄上千人,像青岛滨海学院,省内的招生计划超过3000人,其他多所学校的招生计划都在2000人以上,不过,从投档情况来看,投出数在1000人以上的,寥寥无几。
招生计划在1300多人,投档数量却仅有二三百人,这样的民办学校数不胜数;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像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理科的招生计划为1126人,却仅有8人报考,文科的计划数为734人,却仅有7人报考;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和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的合作办学专业,都出现了零投档的情况。
看到一志愿投档情况之后,不少考生在论坛上开玩笑说,“这只有七八个人的学校,以后军训的时候可幸福了,估计教官数量比学生还多,任课老师的数量,也比学生多,真正实现了‘一对一辅导’。”
更令民办院校有危机感的是,生源减少是一个大趋势,据教育部有关调查统计,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这一态势将可能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从我省的情况来看,生源跌势并没有停止,2011年山东高考人数继续减少5.8万,2012年再减5万。
生源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的根本。据一位民办高校的招办主任透露,同为专科批次的高职院校,因为有政府在学费上的生均拨款,所以公办学校只需要完成招生计划就行。而民办高校的学费多在8000元至10000元,多招一个学生就是多一份收入。
半个月前,今年我省二批本科一志愿投档结束后,已经有272所高校遭遇“零投档”。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负责人表示,这也许是今年高职招生情况的“提前预演”。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招办副主任王平安更是坦言,“今年招生完,估计又要死一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