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就读于山东东营胜利油田一中的14岁女生李欣玥,因为不想按校规的要求剪成短发而跳楼身亡,事发前学校曾给该学生家长发送短信,要求“还未理发的女生请周末理发”。
尽管我们还不能确定自杀与校规有没有关,但各种奇怪的校规,却因此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现状调查:老师课前抚摸学生
“女生头发前不到眉、后不过领、侧不过耳,男生头发不能超过2公分。”
在济南七中教师的口头要求中,这一条是着重叮嘱的。记者调查发现,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已成为许多中学的惯例。
在杭州开元商贸职校,还有更雷人的规定,比如“背着书包上学校”。从幼儿园起,我们就有这样的学生形象,现在,它被正儿八经地写进了校规。对于书包,学校还有“细节性”的建议,比如颜色不能太鲜艳,尺寸不能太小,材质最好是帆布类的。“每天都有16名师生用中国传统的鞠躬方式在大门口欢迎你,早、午、晚风雨无阻。不仅是在校门口,就是师生相见也相互鞠躬问好,老师每天上课前还要抚摸每名学生以示亲昵。”
这是每天都在河南省漯河市第15中学上演的一幕,让人叹为观止。
校长对记者的说法是,这样的行为是为培养同学的自信和文明礼仪。现在,该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全市各校的典范。
班规比校规更奇葩
除了校规,还有不少班规。规定十分细致,都可以写成厚厚一沓了。
昨天下午,记者从杭州开元商贸职校国际商务班了解到,该班规定“不准在教室里吃拌面、泡面等有浓气味的食品,否则扣操行分5分”。
制定班规的不光这一个,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班主任对迟到的学生,既不口头批评,也不做任何处罚,而是由他带领全班学生集体鼓掌“欢迎”。
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小学四年级四班也出台了“另类班规”:“每周从班上评选出一个进步最大的学生,该学生将被请到讲台上,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对他(她)‘顶礼膜拜’,以鞠躬的方式‘感恩进步’。鞠躬时要求所有人的腰弯成90度,保持鞠躬姿势10秒钟以上……”据悉,该做法感动得很多学生和家长“掉眼泪”。
教育专家:过分统一会抹杀学生个性
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李欣玥跳楼这件事,还需进一步调查,目前还不能对此事简单归因。
单从校规方面来看,学校有权规定学生的衣着打扮,但不能侵犯学生的基本权益。校规制定应该是民主管理的结果,老师、家长和学生代表都应该共同参与制定。只有经历这样的程序,校规出台后学生和家长才容易接受。“我为一条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惋惜。尽管这只是一例个案,但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社会都应对此进行反思。”山师附中前校长于树增说,像衣着妆容这种事情,学校应该主要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不能强迫,特别对于初高中学生,因为他们已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校给家长发送短信,要求家长带孩子剪头发,这无疑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那些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学生,学校更要多沟通,给予更人性化的照顾。
再者,家长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太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还是管得太多太严,让孩子生活在压抑和无奈中?这两个极端都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格心理障碍。
同时,这种校规虽然能整肃校风,但过分追求统一无疑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压制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头发长短跟校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生才能自然健康地成长。
学生家长:定校规能否征求学生意见
昨天,济南一所中学的学生家长周女士说,虽然一些校规看起来很另类,但它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孩子再怎么不乐意,家长也只能让孩子服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在制定校规的时候应该多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毕竟上中学的孩子都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
王先生说,自己正上高中的女儿也遇到过被强制剪发的事情。但他想尽量多给女儿一点成长的空间,不想在琐事上横加干涉。学校的强制做法是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所以他没逼孩子“就范”。他表示:“不该为了这点小事情,而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学生们则反应不一。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学生小然认为,学校的这种规定有一定道理,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学生好,学生们都该学会适应。
育英中学初三学生小欣则很反感这种“变态校规”,“但身为学生的我无可奈何,我们没有跟学校协商、讨论的机会,谁不遵守谁就会被扣德育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