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生态环境 > 专题

莒县:构建平台保留守儿童健康乐成长

时间:2011-11-29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作者: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济南11月29日电 日照市莒县有人口11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约20万人。目前,全县6—14岁留守儿童6600多人,占在校学生的10%左右。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家教缺位、亲情缺失、监护缺乏等问题,该县着力构建三个平台,完善横不留空、竖不断线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县留守儿童小学入学率为100%,品德优良率100%,没有出现心理健康等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掌握了1-2项以上特长,综合素质考核成绩良好。

  一、搭建关爱留守儿童保障平台

  一是完善快捷高效的运行机制。成立由妇联、教育、卫生、公安等8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负责留守儿童工作规划的制定、年度计划实施以及日常工作组织、协调、调度,明确了各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在各乡镇(街道)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办公室,细化了咨询、反馈、解答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性工作运行机制。二是设立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基金。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基金,明确了基金来源、使用范围、审批及发放程序,确保所募资金用于建设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等。目前,全县已募集留守儿童成长基金60万元,募集企业捐助的物品折合20多万元。三是实行工作层级管理责任制。以各中小学校为依托,将关爱留守儿童责任明确到各乡镇学校150名班子成员,细化到具体人,推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搭建关爱留守儿童亲情交流平台

  一是组建一支“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爱心志愿者队伍,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一帮一”或“多帮一”对子,给予留守儿童经济上的帮扶、精神上的关爱,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县教育系统从女教职工队伍中选聘了351名业务素质突出、责任心强、热爱学生的“代理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统一登记造册,统一实行监督。要求结对教师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做到每周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谈心、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学期开展一次亲子互动。2010年以来,共开展谈心、亲子活动2800余次,让留守儿童亲身感受到“身有人护、心有人疼、难有人帮、学有所教”,充分享受家庭的温暖。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的“爱心妈妈”广泛开展 “送法进校园” 活动,切实增强广大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目前,全县已有6600余名留守儿童与爱心志愿者结成了救助帮扶对子。二是开通“亲子”热线电话。全县各中小学校开通了 “亲子”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感受父母关爱,弥补情感缺失,塑造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目前,全县已开通70 多部“亲子”热线电话,接听、拨打电话1万余次。三是印制一张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卡。县人口计生局等部门牵头,分别确定了8部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热线电话,由专人负责接听,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统一印制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卡,将职责部门服务电话在服务卡上公布,留守儿童人手一卡,遇到困难可随时拨打电话求助。目前,全县已发放服务卡6600余份,留守儿童通过拨打求助电话,解决疑难问题900余件。

  三、搭建关爱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平台

  一是完善留守儿童动态管理信息库。实行留守儿童信息三级管理制度,每年组织一次对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将每名儿童的学习表现、家庭住址、监护人姓名等有关情况制成电子表册,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存入信息库,登记建档。在县妇联、乡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办公室、学校分别建立了留守儿童管理信息库,由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了留守儿童工作底子清、情况明,保障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快乐成长活动站充分享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爱。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6600多套关爱留守儿童档案,建档率为100%。二是建设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积极借鉴寄宿制学校的做法,在乡镇探索建设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安庄镇投资50万元,设立了情感交流室、法律援助室、文体活动室,建设了洗浴室、餐厅、宿舍等,配备了图书、体育器材、亲情电话等基础设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干净整洁的休息和集中生活学习的良好环境。其中,安庄镇中心小学建设的留守儿童餐厅,可同时容纳240人就餐,解决了留守儿童家长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已建设2处省级、1处市级、18处县级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各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文学社、阅读互助小组、书法兴趣培训班等150余个兴趣小组,开阔孩子的视野,帮助他们积极融入到集体中;县教育部门还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科技巡展、户外考察等一系列喜闻乐见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们在活动中增进交流、培养自信,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