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生态环境 > 专题

慢游修补国人从容气质

时间:2011-09-29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乔显佳

      据悉, 现代旅游业从观光形态到休闲形态,本质就是一个从“快游”到“慢游”的过程。山东大学副教授、省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晨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认为,在受到工业经济冲击多年之后,中国人一贯大度从容的脚步显得凌乱。在长假中倡导“慢游”,有利于修补中国人的从容气度。

    王晨光认为,从世界旅游发展来说,从快游到慢游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慢游,体现了当下群众的旅游休闲活动从物质化到精神化,从讲究感官刺激到重视心灵抚慰,从看重游览景点数量到看重旅途中的体验,从出行的快节奏到慢节奏的变化。通过“慢游”,人与大自然,与历史文化通过休闲活动从容对话。旅游业是需求导向,先有居民的消费需求,才会形成相应的市场和供给。泰山就是泰山,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时代居民需要的休闲产品和休闲玩法不同,时代的背景也不同。因此在每个时代所产生的旅游产品也在变化。发展现代休闲业的焦点在于,及时满足居民的这种需求的深层次的调整和变化。除此之外,休闲业的发展也制造人们对生活新的期待。从容的心境是慢游最重要的“行囊”,即便是时下火爆的自驾游,有心的参与者也可以让自己内心慢下来,既可以有目标,也可以漫无边际地,最终寻找到内心最舒适的状态。

   据了解, 时至今日,“慢游”正在起到修补中国人从容气度的特别作用。中国人传统不缺少从容,济南的曲水亭街,古代是文人学子饮茶作诗的地方,杯子到谁那里,谁就作诗一句,从容优雅。在泉水汇流的河道中,弄个小船,颂诗、品茶,自由自在,好不快活。著名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留下很多的佳作,看看他留下的游记,其实非但旅程“不赶”,还渗透着一股特别的从容,所描述的景致均精美细致,字里行间透着对生活的热爱。王晨光认为,近代尤其是近三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由于工业经济的加快,消费浪潮的冲击,很多的城乡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焦虑感,步履言行中透着一股焦躁气。伴随社会物质的充裕,慢游将寄托中国人文化回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