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生态环境 > 专题

“蛟龙号”返回青岛

时间:2011-08-25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孟艳 刘红杰 见习记者 朱夏雅南

6.jpg

        在“蛟龙号”圆满完成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任务后,深潜器母船———“向阳红09”船23日上午返回青岛,我国首批潜航员唐嘉陵、付文韬及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46名海试人员随船抵青。

       23日上午10点,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青岛市相关单位在团岛码头共同举办了欢迎仪式,迎接凯旋的海试队员。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5000米级海试任务自7月1日开始,历时49天,航程1万余海里,于8月18日顺利返回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此次海试,共有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参加,科研人员在三个实验海区进行了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米、5057米、5188米、5184米和5180米。

        此外,科研人员还开展了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锰结核。“透明的海参、颜色艳丽的大虾、鼠尾鱼,没想到5000米深的海底,生物物种还如此丰富,真是不虚此行。”凯旋的唐嘉陵说。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相关人士介绍,5000米级海试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根据此次5000米级海试现场总指挥顾问、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陆会胜介绍,“蛟龙号”随母船凯旋后,暂时留在江苏无锡,未来会来青岛安家。据介绍,目前,即墨市鳌山卫镇正在建设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为“蛟龙号”的入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