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法治中国 > 专题

枣庄市:全面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时间:2014-04-14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近年来,枣庄市把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全面推进迎淮核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建设,按照污染源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策略,全面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市内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为确保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枣庄市以铁的决心和意志,走出了一条新的转型之路。2013年7条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以上,与80年代末90年代初污染最重时期相比,鱼类从8种增加到39种,大白鹭、白枕鹤等珍稀鸟类又重新出现。
 
    枣庄市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城市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全过程,把有限的环境容量、能耗容量用在污染少、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上,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2013年全市万元GDP 、COD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了12.6%和10.6%。我市还积极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十二五”以来,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8万吨,新增城市污水管网172公里,对150家企业实施了新一轮限期治理,使其全部达到全国最严的山东省新的地方排放标准。全市70余家企业配套再生水回用设施,9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再生水利用工程,每天回用规模达到39万吨,再生水已成为全市第三水资源。全市建成污泥集中处置中心8个,日处理能力由“十一五”末的300吨提高到现在的1500吨,同时还建设人工湿地24处,面积2.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64%。
 
    同时,枣庄市通过加强监控设施建设,实现了重点工业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水质的实时监控。围绕预防、预警和应急三大环节,全市沿7条主要河流全部建立了环境安全防控体系。通过建立企业厂内应急事故池、园区污水处理厂、河道应急截污坝、人工湿地、在线监控“五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将环境风险较大的区域打造成为安全区域。通过加强一系列有效的环境安全管理,多年来我市未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