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法治中国 > 专题

盘山禅林重现辉煌

时间:2011-11-29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冯新生

  2006年至2007年,天津盘山景区在创建5A景区过程中,通过深入调研、辛劳运作,恢复、重建了景区内的上方寺、万松寺、法藏寺、南天门等著名历史禅林。与此同时,对古寺残破的遗址、丢失的古碑,散落四处的古塔构件进行了普查、拍照、建档、复原,为文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切实有利依据。而今,盘山景区内知名寺院的香客、游客云集,往日颓败、荒凉的古遗址变为今日辉煌的景观。

 

  风雪黄昏,探访知情人

  谈及盘山创建5A过程中的艰辛岁月与成就感,天津盘山风景区文保所业务部主任蔡习军感触颇多。据记者了解,从现存多类史料上看,盘山无疑是中国古代名寺聚集之处,然而,经历过铁马金戈、政治风暴的盘山,很多古寺和古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景区“创A”之前,游人来到盘山,很难看到一处完整的古代禅林,也很难找到完整的塔林碑林,所见到的,大多数是断垣颓壁、荒草乱石和一些所剩无几的遗址。

  2006年,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这一天让人难以忘怀。蔡习军回忆,那天天色将暮,几位文保人员到盘山脚下莲花岭村,通过调查了解,敲开了一家“老盘山”的家门。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村子里那位淳朴的老人把他们请到热炕头上,就像当年盘山老区人民招待盘山抗战志士一样,满怀热情、一片真诚。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已经年近耄耋,听到文保人员想在创建“5A”景区过程中恢复历史寺院的建筑,显得格外兴奋。老人在炕桌上喝着茶,认真地回想着盘山寺院的每处建筑特色,思忆着当年上山砍柴时见到的古寺原貌,特别是回忆战争时期和“文革”时期,盘山数十处寺院拥有的殿堂、山门、钟鼓楼以及古碑、古塔相继散落、丢失时,老人激动得难以平静。晚上,老人还拿出热粥、红薯,热情招待一心修复古寺院的文保人员。

  接下来走访山村人家的情景大致相同:年老的村民认真追忆,年轻的村民画简图,叙见闻,曾经担任蓟县文保所所长的李天胜也参与其中,他告诉记者,这些为景区文保人员无偿提供文物线索的村民,为他们搜寻古文物、恢复古文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寒风刺骨,深涧寻古物

  “用力拉住,别松手!慢慢往上走!千万注意安全……”2006年冬日,在寒风呼啸中,盘山脚下草深林密的山涧内,一声声强有力的呼声在谷壑间荡起回音。在盘山景区寒风凛冽的山道上,除了这些抢救文物的呼声,还有景区管理者亲临现场、指挥作战的身影。

  参与盘山景区“创A”的工作人员至今不能忘记,当年盘山带头人——盘山景区管理局局长王林放弃了与家人的除夕团聚,在中盘塔林与挂月峰之间不辞劳苦地往来奔走,指挥游道铺设与古代寺院整修。一位景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除夕夜,王总脚跟已经冻得流血、后半夜开始发烧,但依然不离开现场。据当年一位目击者回忆,无论是古塔塔座还是寺院建筑构件,无论是古碑、石刻还是石墩、梁柱,年逾半百的景区职工杨文和连同其他职工,在零下20度以下的冬夜里,逐一认真负责地用棉被包好、捆扎结实,而后招呼山顶上的同事,一点点地拉上去。在王局长的指挥以及众多职工的艰辛努力下,当年被遗弃在深涧谷壑中的康熙御碑、明塔塔身、古建构件……在未受任何伤损的基础上一一找寻归来,而后,在文保专家的指点下,恢复原貌、重现往日风采。

  古物无言,救护者有情

  为了加强景区内的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确保景区内文物的安全,在“创A”时期,盘山景区制定了《盘山风景名胜区文物及名木古树保护管理规定》,严格遵守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上合理开发建设,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并对所有的文物进行了坐标定位。同时组织人员对盘山范围内的72座古寺及遗址进行多次踏查,聘请多位文保所专家进行鉴定后,实施专业性拓碑,以备留存文脉、研究整理。

  今年国庆节前,记者陪同古碑刻鉴赏专家石晓涛到盘山,年近耄耋之年的石晓涛告诉记者,当年他耳闻目睹了文保人员抢救文物的艰辛。今日,他看着重现辉煌的古寺,抚着复位的古碑连连赞叹,称盘山创建5A景区期间,景区文物人员的艰辛付出很值得。

  记者了解到,创建5A景区的一年多以来,盘山风景区管理局恢复重建了上方寺、万松寺、法藏寺、南天门、少林寺等。与此同时,对古寺遗址、古碑、古塔、古名木树进行了普查、拍照、建档,为文物保护和古迹管理提供了有利依据。

  在此期间,通过搜寻、整理,在原地复原的珍贵古碑包括:千像寺辽代遗留的《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碑、盘谷寺清康熙帝的《赐智朴和尚》碑、天成寺清乾隆帝《御制游盘山记》碑、云罩寺清乾隆帝的《登定光塔诗》碑等。其中《盘山千像佑唐寺创建讲堂》古碑、千像寺石刻造像群已经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而今,到盘山游览的人们,大多在古寺、古碑前伫立、问询,那段岁月,盘山抢救文物那些事,让今天的来者每每听到,无一不感动。